深度揭秘:失眠与健康的千丝万缕(二)

2025-03-07 08:46医院管理员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一种自然状态,而失眠则是这种平衡被打破的结果。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有着自身的节律和规律。睡眠和清醒是人体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白天,阳气旺盛,人体处于清醒、活动的状态;夜晚,阳气收敛,阴气渐盛,人体就进入睡眠状态。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这种阴阳的转换就像昼夜交替一样自然有序,保证了人体的正常作息。

在这个过程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主神明,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当夜晚来临,心神得安,人才能安然入睡。而其他脏腑也与睡眠密切相关,比如肝主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就容易出现失眠多梦;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进而导致失眠;肾主藏精,精能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髓海失养,也会引发睡眠问题。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失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下面几种类型:

肝郁化火型:这类患者常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而久之,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而产生失眠。患者可能容易生气、情绪波动大,一旦遇到烦心事,就容易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伴有心烦意乱的感觉,还可能出现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等症状。

痰热内扰型:这类患者往往由于饮食不节,或者爱吃辛辣、油腻、甜食等等,损伤了脾胃,导致体内出现痰湿,痰郁化热、上扰心神也会导致失眠。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患者可能表现为心烦、胸闷、肚子不舒服、恶心、嗳气、口苦、口中黏腻、头重、目眩等等症状。

心脾两虚型:这类患者常常由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者久病失养,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心神失养、引起失眠。可能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胃口不好、腹胀便溏、看起来气色不佳等等。一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或者经常过度操心的人容易出现这种失眠,还可能伴有记忆力下降、身体容易疲劳乏力等情况。

心肾不交型:这类患者肾阴亏虚,导致心火偏亢,心肾不交而出现失眠。常见症状有心慌、心烦、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盗汗、咽干口燥、耳鸣等等。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阴逐渐亏虚,或者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损耗了肾阴,就可能出现这种类型的失眠。

心胆气虚型:这类患者可能由于突然受到惊吓,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心虚胆怯而出现失眠。有些人是在经历了一些突发事件,如车祸、惊吓等之后出现,表现为稍有动静就被惊醒、胆怯,心慌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等。

特别提示:对于有失眠困扰且伴随其他不适症状的患者,大家一定不要自行盲目用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专业中医师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开具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