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求精|我院胃肠胰外科成功开展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打响胃体上部癌的保“胃”战

2025-08-26 08:30胃肠胰外科

白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时,被诊断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也就是俗称的“贲门癌”。好消息是,经影像学评估,他的肿瘤尚属早期,存在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然而,当地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却让他犹豫不决:

第一种方案是切除近端胃,再将食管与残胃进行吻合,但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生活质量;

第二种方案是全胃切除,虽可显著降低反流风险,却会可能因胃功能丧失而导致营养不良……

辗转多家医院后,白先生怀着保留部分胃功能的希望,来到我院胃肠胰外科门诊咨询。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胰外科主任李峰与副主任袁其华组织科室多位专家,仔细研究了白先生的检查资料,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种手术方案——腹腔镜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该方案既保留了部分胃功能,避免了全胃切除,又有效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微创手术由袁其华率领团队进行,历时仅3小时。术后第6天,白先生顺利出院。术后三月随访时,饮食已恢复正常,无反酸、烧心等反流表现,也未出现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症状。

图1 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术后随访期间上消化道造影表现

图2 袁其华副主任医师(左一)率领团队为白先生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白先生并非我院首例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的胃上部癌患者。近半年来,袁其华带领团队已为十余位符合手术标准的胃上部癌患者成功实施该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7天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患者营养状况良好,无复发征象。

该项技术的应用将我院胃上部癌的微创治疗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今后,我院胃肠胰外科将继续秉承“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不断探索和创新胃上部癌的治疗方式。在确保胃癌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科室将致力于减少胃切除范围、优化消化道重建,尽可能保留胃功能,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岛城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胃上部癌的治疗现状及难点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胃上部癌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胃上部癌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底癌和胃体上段癌。除少数处于T1N0M0期的早期胃癌可以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外,大部分胃上部癌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胃上部癌胃切除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和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

目前,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TG术后首选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然而,由于胃的生理功能丧失,全胃切除后会引发一系列营养与代谢综合征,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下降。与TG相比,PG在减轻术后体重丢失、降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以及避免全胃切除所致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经典PG术式采用食管与远端残胃直接吻合进行重建。但该术式不仅切除了食管下段括约肌,还会破坏食管与胃底间的His角,丧失贲门括约肌的抗反流机制及膈肌角的“弹簧夹”作用,导致胃内压力高于食管,从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理想的术式应力求在保留远端胃、维持术后营养状态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效预防反流发生。

什么是双通道吻合方式?

日本学者最早报道了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该术式在离断近端胃后,先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随后将残胃与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远端8~10cm处的空肠行侧侧吻合。通过该重建方式,食物经食管进入肠道后,可分别经由残胃和空肠两条通道向下输送。

图3 双通道吻合术示意图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近端胃切除后行双通道吻合术时,较大的残胃容积更有利于胆汁与食物的转运和混合。此外,部分食物经由空肠通路直接进入远端肠道,有助于缓解因迷走神经切断所致的残胃排空延缓或食物潴留。该吻合方式在抗反流和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方面,较其他重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预防术后多种并发症。患者术后不仅营养状况良好,且恢复较快。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