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齐鲁】二十四节气 |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
2025-07-07 09:49中医科 宣传统战部 海报设计:王静宜 文字:黄琛
小暑至,长夏始,代表着青岛正式步入盛夏。此时岛城特有的“高温高湿”气候与海洋气息交织,体感闷热粘腻,海风虽带来一丝凉意却也携带着强烈的紫外线。值此节气,自然界也悄然变化....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天地间再无凉风,热浪裹挟着海雾扑面而来
二候蟋蟀居宇,敏感的蟋蟀为避地表蒸腾的热气,纷纷躲入庭院墙角阴凉处
三候鹰始鸷,雄鹰敏锐地借助上升的温热气流,搏击长空,在更高处寻觅清凉
一、顺应“温风至”,固护心阳避暑邪
当青岛湿热的海风成为主宰,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易耗气伤津。此时需着重固护心阳,避免暑热直袭。清晨可饮一杯温热的姜枣茶(生姜2片+红枣3枚煮水),借其辛温之力助体内阳气升发,同时抵御空调房中的“人造阴寒”。
正午烈日当空,尤需注意防护,青岛海面强烈的紫外线反射不容小觑,外出务必做好防护。饮食上,宜选用辛凉透散之品化解暑热,不妨尝试紫苏梅子饮(紫苏叶3g+乌梅2-3颗+甘草1-2片),既能辛凉解表,散散热气,又不损伤脾胃阳气。切记贪恋冰镇啤酒的畅快,而导致脾阳受损。
二、效法“蟋蟀居宇”,滋阴潜阳养心神
蟋蟀择阴而居,提示我们高温时段宜静养避锋芒。当午后暑热最盛之时,不妨效仿蟋蟀,居于清凉室内避暑。可在室内放置一盆清香的薄荷,既能清利头目,又能祛湿驱虫,净化空气。
午后小憩20分钟左右,有助于气血归藏,滋养心神。此时若感暑热耗津,心烦难眠,一碗酸枣仁小米羹(炒酸枣仁6g与小米同煮成羹)正是佳选。酸枣仁被誉为“东方睡果”,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此汤尤其适合缓解空调房中的咽干喉燥,并能中和海鲜的寒凉之性。此时应避免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以免助火扰神,打破这份宁静。
三、师从“鹰始鸷”,借势升清畅气血
鹰隼借热流翱翔高空,启示我们应择时、择地,借助天势活动身体,升发清阳之气。清晨6-7点,海滨栈道凉风习习,正是快走锻炼的好时机。面朝辽阔大海,练习 “鹰翔式”呼吸法:展臂深深吸气4秒,屏息凝神2秒,再缓缓呼气6秒,如鹰隼展翅,有助升发清阳,唤醒身心。
待到黄昏18点后,暑热稍退,可登临小鱼山、信号山或漫步崂山清凉溪涧,习练太极拳,舒展筋骨,疏通肩颈郁结的气血。切记运动以“微汗即止”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气津。
运动后不宜立刻冲凉,可用毛巾及时擦拭身体,清凉透邪而不闭塞毛孔。饮食上可煮一锅荷叶绿豆海鲜粥,以鲜荷叶铺底或切碎入粥,加入绿豆、虾仁、干贝同煮,荷叶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绿豆解毒,海鲜增味提鲜,正是应“鹰始鸷”升清化湿之道的佳肴。此时应减少牛肉、羊肉等温燥肉类的摄入,以免助长暑热。
融三候韵律,守岛城夏安
小暑已至,山海长伴。让我们从“温风至”中学会固护心阳,化解暑热;效“蟋蟀居宇”之道,于静养中滋阴安神,涵养心肝;师“鹰始鸷”之姿,择时运动升发清阳,清利湿浊。把握这独特的三候节奏,将中医传统融入青岛的海风晨昏、饮食起居之中,自能在碧海蓝天的盛夏岛城,寻得一份由内而外的清凉与安康,安然度过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