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急诊室里的青春保卫战!
2025-07-18 16:28急诊外科
惊险开场:年轻小伙紧急送医
2025年4月24日9点25分,急诊室原本有序的工作节奏被急促的呼喊声打破。几位家属推着担架车冲入诊区,车上躺着一名面色苍白、右下肢明显肿胀并痛苦呻吟的年轻小伙。急诊导诊护士评估其为Ⅱ级患者,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据悉,患者20余天前从沙发跌落致右大腿肿痛,自认为肌肉拉伤未及时就医,仅在家按摩、贴膏药。4天后疼痛加剧,当地医院CT提示右大腿炎症可能,口服消炎药但效果不佳;9天后核磁共振显示肌肉损伤伴积液,仍保守治疗。直至4月22日发热至 38.9℃、右大腿出现成片红斑且迅速扩大。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
急诊外科医师快速完成评估:患者高热 39.2℃,心动过速(128次/分),呼吸急促(24次/分),血压 110/70mmHg;神志一般,精神萎靡且烦躁,右大腿及右膝部皮肤广泛弥漫性红肿,边界模糊,皮温高、张力大,压痛明显。
结合症状和之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急诊外科医师高度怀疑为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NSTI)是一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筋膜或肌肉广泛坏死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以快速进展、组织坏死、全身中毒为特征,致死率高达15%-30%。肢体坏死、截肢率高达20%-30%。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因此,明确诊断、迅速治疗就成了摆在急诊外科医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争分夺秒:初步诊断与紧急处理
急诊外科医师一边迅速向家属询问更多细节,一边向急诊外科主任刘涛汇报病情。团队按照NSTI诊疗流程,在给予液体复苏、吸氧、静脉注射抗菌素的同时,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紧急检查:白细胞计数 29.82×10⁹/L(远超正常范围 4.0-10.0×10⁹/L),C反应蛋白 271mg/L(正常0-10mg/L),血糖 24.2mmol/L,炎症反应强烈;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坏死性筋膜炎(LRINEC)评分达9分,基本确诊。
此时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前兆,手术治疗是唯一保肢保命的措施,团队立即联系手术室和麻醉科准备急诊手术。
手术进行时:与死神的较量
紧急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此时其感染性休克迹象明显。全麻后,急诊外科团队消毒完毕,在其右大腿外侧隆起最高点切开,阔筋膜刚被切开,张力极高的脓液便喷涌而出。沿脓腔延长切口后,可见右大腿肌肉及肌间隙浸满脓性积液,温度极高,清理出的脓液近3000ml。进一步查看,右大腿肌束严重坏死,创面远端连通膝关节腔且充满脓液,近端脓液有向髋部侵袭趋势,股骨骨质周围无有效肌束附着,情况危急。团队全力清创,彻底冲洗后,用负压吸引材料覆盖创面并连接装置,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守护:康复之路的陪伴
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后,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因患者身体消耗大,医护人员与营养师协作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保证其摄入足够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医护人员注重小伙的心理状态,轻声安慰并讲述康复案例以增强其信心,耐心解答问题让他了解病情与治疗进展,并协助他与家人视频通话,家人的鼓励让他眼中燃起希望。
随着治疗推进,患者病情渐稳: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下降,神志好转并主动询问康复训练事宜。病情稳定后,被转至普通病房,再次实施三次清创术后,右大腿彻底治愈,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专业素养:急诊救治的生命防线
在急诊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团队协作的力量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急诊外科病房成立6个月以来,在科主任刘涛的带领下,团队成功救治近十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全部得到治愈、保肢成功。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确诊即启动急诊手术,尽最大的能力去救治。急诊外科团队对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诊断、治疗都越来越完善和专业。这些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离不开急诊医学中心护理的配合、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支持和重症医学科专业细致的复苏等。同时,救治流程在不断改进完善,为了抢救病人,每一个岗位的医护人员都各司其职、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今后,急诊外科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救治能力,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且凶险的软组织感染疾病,如同体内的 “定时炸弹”,主要侵袭皮下组织和筋膜(类似包裹肌肉、骨骼的 “保鲜膜”),一旦被细菌入侵便会快速破坏组织。
一、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是主因: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部分厌氧菌,它们大量繁殖产生的强力毒素会破坏组织细胞,引发强烈炎症导致组织坏死。
免疫力低下是帮凶:糖尿病、肝病、艾滋病等患者免疫力下降,易让细菌入侵引发疾病。
伤口污染是隐患:皮肤破损,尤其是被泥土、粪便等严重污染且深入肌肉层的伤口,会为细菌提供入侵通道,受伤后处理不当易感染。
二、症状表现
初期症状易混淆:局部肌肉酸痛、皮肤微红微肿,类似普通炎症,还可能有低热、乏力,像流感初期,易被忽视。
病情加重的表现:皮肤变紫、出现水疱和皮疹,感染部位组织变硬,患者高热(超 39℃)、虚弱甚至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
三、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很关键: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手术治疗刻不容缓:确诊后要尽快进行广泛清创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必要时多次手术。
药物治疗不可或缺:用大剂量抗生素对抗感染,还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退烧药等缓解症状。
支持治疗助力康复:维持患者身体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辅助呼吸,同时提供充足营养增强抵抗力。
四、预防措施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预防外伤是关键:户外活动做好防护,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程。
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洁消毒,包扎伤口,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坏死性筋膜炎,这个名字或许听起来陌生,但它所带来的危害却是实实在在、不容小觑的。它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杀手,一旦发病,便会以惊人的速度侵蚀我们的身体,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从轻微的小伤口,到可能危及生命的重症,坏死性筋膜炎的发展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数日之内。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可能就是疾病发出的危险信号。如果我们对身体的异常变化不够重视,拖延就医,就可能让病情迅速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急诊外科团队介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外科病房目前开放床位22张,是集急诊外科诊区、急诊骨科诊区、创伤救治复苏单元等一体化管理的综合病房,与全科医学科、急诊重症病房(EICU)形成完整的急诊医学中心诊疗体系,为广大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救治服务。
急诊外科按照国际标准设置专业,致力于严重创伤、急腹症、外科重症等的急诊救治,包括创伤、急诊普通外科、外科危重症三个亚专业,目前正在逐步建成胶东半岛第一家实体化运行的创伤中心。近几年结合创伤中心建设和发展,在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救治、坏死性筋膜炎等急危重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系统规范的诊治流程,全员培训后提高了诊治的及时性和同质性,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和为病人保驾护航的能力。
急诊外科始终致力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科室主任、副主任领衔,中青年医生参加,梯队合理,三个亚专业协同发展。经过系统培训建立了院前、院内急诊救治团队和院内多学科专业救治团队,各团队之间密切协作,极大地提升了多发伤、复合伤救治能力,降低了致死率和致残率,为推动我市急救医学和急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