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诊创伤中心成功召开2025年度首次工作会议

2025-07-30 11:27医务部 急诊外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1〕27号)文件精神,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创伤中心建设与认证要求,持续加强中心管理、优化创伤救治措施、提升整体运行效能,我院于7月23日在博施楼一楼MDT会议室召开急诊创伤中心2025年度首次工作会议。医务部主任赵翠萍、急诊外科主任刘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创伤中心核心科室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急诊外科副主任黄德章主持。

一、架构优化与职责明晰

刘涛首先介绍了急诊创伤中心的组织架构。中心设立由多职能部门组成的建设领导委员会,下设专家组和执行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各部分的权责分工。中心办公室设在急诊外科。会议同时依据席位制原则完成了相关人员的换届工作。

二、质控数据分析与流程优化

创伤中心秘书陈冠宇医师汇报近上半年创伤中心质控数据。结合19项国家创伤中心质控指标及我院创伤中心近期运行的实际情况,逐项分析各项指标落实情况,重点分析讨论不达标项目的原因,各职能部门共同讨论并明确牵头及责任科室,加强落实,完善救治流程,提升救治效率。

三、技能提升:FAST超声应用

刘涛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与文献,系统阐述了FAST超声在创伤患者,尤其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关键价值。强调FAST超声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缩短检查时间、快速确立治疗方向,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严重创伤患者来说,是提升救治效果的关键技术。刘涛要求创伤中心团队成员,特别是年轻医生,应普遍掌握并持续提升此项技能,并表示中心将组织系统性培训以强化此项能力。

四、案例复盘与持续改进

急诊外科何宇平、孙皓医生分别汇报了一例胸腹部联合伤患者和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救治经过。通过详细回溯救治时间轴,与会专家对诊疗流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反思,客观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专家们一致认为,创伤中心需持续提升核心救治能力,同时重点优化内部多学科协调机制,坚决杜绝推诿患者现象,确保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最高效、最优质的抢救服务。

会议最后,医务部主任赵翠萍作总结讲话,并对急诊创伤中心下一阶段建设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1、强化协同,应对挑战: 急诊改造完成后,我院将承担更重的社会救治责任,面对更多创伤患者,对救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建设领导委员会各成员部门必须紧密协同,形成合力。

2、规范应用,动态监测: 在依法执业的前提下,规范应用FAST超声技术,实现对创伤患者的动态、精准监测。

3、闭环管理,提升质控: 针对部分质控指标不达标问题,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质控-分析-改进-再质控”的长期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推动质量提升。

4、聚焦关键,精准评估: 着力提升团队快速病情评估能力,通过查体和必要检查迅速聚焦患者伤情关键点。

5、正视问题,勇于改进: 面对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应秉持“不回避、勇剖析、善解决”的态度,持续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院急诊创伤中心将严格落实会议要求,以更高标准推进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守护岛城百姓生命健康贡献齐鲁力量。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