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
2025-10-13 16:07心内科
一、概述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在心电R波的同步触发下,于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增加舒张期主动脉血压,提高冠状动脉舒张期的血流灌注,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同步排气,使心脏收缩期外周阻力明显下降,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改善其血供。
EECP最初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不断深入,EECP对心力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缺血性眼部疾病、突发性耳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作用机制
1、建立侧支循环、增加心脏供血:
EECP治疗通过在心脏的舒张期对下肢和臀部进行序贯充气加压,增加舒张期压力从而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
体外反搏前后对比
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多种疾病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EECP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血管壁的剪切应力,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因子的的产生,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改善脏器微循环从而改善脏器的血液供应。
3、促进侧支循环:
EECP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脏器的灌注压力和血流速度,刺激侧支循环的生长和开放。就好比是为脏器开辟了“备用通道”,即使主血管出现问题,也能通过侧支循环为脏器提供一定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脏器缺血程度,维持脏器功能。
三、适应证
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非阻塞性冠心病、缺血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建议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或)血管重建术后尽早开展EECP治疗;
2、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3、眼部缺血性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早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4、突发性耳聋、耳鸣;
5、缺血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经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6、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冠心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经传统治疗后效果不佳的勃起功能障碍;
6、缺血性疾病合并焦虑症或抑郁症;
7、睡眠障碍等。
四、禁忌证
1、下肢深静脉血栓、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EECP前需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
2、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3、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mmHg);
4、主动脉瘤、脑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5、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
6、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7、出血性疾病或明显出血倾向;
8、未控制的频发性早搏、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
9、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10、妊娠期。
五、治疗建议
建议每天进行1-2次治疗(共1小时),持续治疗36小时为一个疗程,每年进行1-2个疗程,疗效更佳。
治疗科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
治疗时间:周一至周日工作时间
体外反搏预约电话:0532-66852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