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疗中心开展多项内镜治疗技术

2025-09-05 11:30内镜诊疗中心

内镜诊疗中心成为医院平台科室后,在优化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不断优化内镜预约流程,在国内率先推出医生为患者线上预约内镜检查时间的服务;二是不断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在青岛市率先开展周末内镜检查项目,极大方便上班族利用休息日接受内镜检查;三是不断深耕内镜新技术,近期先后开展了多项新型内镜治疗技术,包括治疗胃食管反流的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光动力治疗、小肠超声内镜检查、小肠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以及内镜直视下阑尾粪石取石术(EDAT)等,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贲门缩窄术(PECC)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部分患者的反流物可到达咽喉部和口腔,引起胸骨后疼痛,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贲门缩窄手术通过内镜对胃食管结合部的黏膜进行套扎,让黏膜逐渐坏死后进行瘢痕修复,以达到缩窄贲门,防治食管腔内反流的目的。该技术操作简单、耗时少、花费低。我院内镜诊疗中心副主任李如源对此项技术进行改良,套扎前进行适当的粘膜下注射,降低了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等常见并发症,手术效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进展期直肠癌光动力治疗(PDT)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过程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光动力治疗可治愈肿瘤;对于晚期肿瘤,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内镜诊疗中心已联合介入科主任牛洪欣团队开展多例进展期直肠癌的光动力治疗,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光动力治疗过程

三、小肠超声内镜及小肠粘膜下肿物切除

内镜诊疗中心联合国内超声内镜厂家,在省内率先引入长探头,并将其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联合消化内科小肠镜团队在青岛市率先开展小肠超声检查,并相继完成了小肠血管瘤的硬化剂治疗。还借助小肠超声内镜的优势,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小肠肿物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小肠超声内镜

四、内镜直视下阑尾粪石取石术(EDAT)

经肠镜联合直径≤2.6mm的超细子镜构建“阑尾镜”,将传统EDAT技术中依赖透视的盲视操作升级为可视化诊疗模式,可全面观察阑尾腔内状况,清晰直观地查看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表现。在此基础上,可同步完成抗生素冲洗、粪石及异物取出、支架置入和病理活检等操作,实现了从单纯观察向精准治疗的跨越。该技术避免了传统透视所带来的医患辐射风险,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为急慢性阑尾炎患者提供了一种“不开刀”的无创治疗新选择。该技术既可作为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补充,也可为部分患者提供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尽可能保留阑尾功能,使阑尾疾病的诊疗更加安全、高效、精准。内镜诊疗中心于青岛市率先引进超细子镜,李如源带领消化内科张帅庆主治医师深入研究子镜的多种临床应用,将其成功运用于阑尾粪石及阑尾炎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五、内镜下经口肌切开术(POEM)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

弥漫性食管痉挛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食管(尤其是中下段)肌肉出现不协调、剧烈且重复的痉挛性收缩,缺乏有效推动食物的蠕动波,可形象地理解为食管“乱舞”。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吞咽困难及反流等典型症状。POEM手术是一种胃镜下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在食管壁内建立隧道,并精准切开食管下括约肌或痉挛段食管的环形肌层,以解除痉挛。隧道及肌肉切开的长度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该术式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主流推荐的治疗方法。我院内镜诊疗中心李如源团队已完成大量高难度POEM手术,近期成功应用该技术为一例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实施了治疗。

内镜诊疗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深耕内镜技术创新,在胃食管反流、进展期直肠癌、小肠疾病、阑尾炎及食管痉挛等多个领域,成功开展了多项先进微创技术。这些技术凭借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未来内镜诊疗中心将继续探索前沿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