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趁热打“贴”,抓住“冬病夏治”黄金期

2025-07-15 09:43王晓君 苗妙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同时,它也是养护阳气最好的时令。“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理论的经典实践,主要在每年最炎热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将特制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以防治某些冬季易发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

  • 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 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相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经络穴位理论” 奠定了顺应四时养生和治疗的基础,强调夏季是养护阳气的最佳时机。

 

  • 三伏贴的具体功效

温阳散寒,祛除伏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助正气,增强免疫。

 

  • 三伏贴的主要适用人群与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型)。

    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膝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

    妇科疾病:虚寒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

    儿科疾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鼻炎、厌食、遗尿(脾肾不足型)。

    亚健康调理:平素怕冷、四肢不温、免疫力低下者。

  •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三伏贴”并非万能,需对症下药: 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疾病,实热证、阴虚火旺者禁用(如发烧、咽喉肿痛、咯黄痰、皮肤长疖肿、便秘、口干舌燥等)。应在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体质辨识和疾病诊断。

2.贴敷反应:局部皮肤发红、微痒、灼热、色素沉着是常见反应。若出现刺痛、水疱(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需就医处理)或严重过敏(瘙痒难忍、大面积红肿、皮疹),应立即取下药贴并就医。

3. 时间控制:成人一般贴6-8小时,儿童2-4小时(具体遵医嘱)。起效较慢,贵在坚持:通常需要连续贴敷3年或以上才能获得较稳固的疗效。

4. 禁忌人群: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肺结核、疾病急性发作期(如发烧、咳喘剧烈)、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者、对贴敷药物过敏者、3岁以下幼儿慎用。

5.生活调理:贴敷期间及贴敷后几天内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发物(如海鲜、牛羊肉、韭菜等),避免直吹空调冷风或洗冷水澡,避免剧烈运动。

 

康复科三伏贴贴敷预约流程

1、通过拨打我院96599电话或微信关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康复科门诊挂号。

2、“初伏”(2025年7月20日)当日,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医保卡现场挂号,康复科门诊就诊,进行“三伏贴”贴敷。

3、康复科门诊位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济众楼三楼康复科。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