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搞懂这几点,健康“减油”不用愁!

2025-09-12 15:58临床营养科

健康生活要“减油”,但绝不是不吃油!油,是身体必需的“燃料”和“建材”,它参与细胞膜构成、激素合成、协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提供必需脂肪酸。但吃太多油,会大大增加肥胖、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科学减油≠不吃油,关键是聪明吃、巧控制。

1、为啥要关注“油”?

油有两个特点:一是热量超高,1克油有9大卡热量,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约4大卡/克)高出了一倍多;二是特别香,容易让人贪多。长期吃油过量,不仅让人发胖,还会埋下慢性病的种子。

2、记住三招,轻松减油

第一招:心中有数,控好总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人每天烹调用油建议不超过25~30克(家用的小白瓷勺不能超过3勺)。如果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的朋友们,要控制得更严格点,建议在25克以内。

建议家里可以备个带刻度的油壶,帮您精准控量。

注意:很多“隐身油”藏在糕点、零食、外卖里,这些更要少吃!

第二招:慧眼识油,选对种类

选对油比少吃油更重要!

推荐常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好油”,比如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以及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油。

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油,比如猪油、牛油、鸡油等动物油,以及椰子油、棕榈油等。

坚决避免:反式脂肪酸(坏脂肪),它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极大!常见于蛋糕、酥点、油炸食品、奶茶等。注意识别标签上的“马甲”:如“食用氢化油”、“精炼植物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

小技巧:家里可以备2~3种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换着吃,营养更均衡。

第三招:巧妙烹饪,省油又香

烹饪方式是减油的关键一步。

推荐多用:蒸、煮、炖、焖、凉拌,比如清蒸鱼、白灼菜心、凉拌黄瓜。

减少使用:煎、炸、红烧。

小妙招:像茄子、豆角这类“海绵”蔬菜和土豆、红薯这类高淀粉蔬菜特别吸油,下锅前先焯一下水,就能大大减少“吃油量”。

3、日常小贴士

• 下馆子时看到汤菜或炖菜表面浮着一层油,用勺子撇掉或者把菜稍微涮一下水再吃。

• 坚果虽然美味,但含油量极高,每日约10g就足够(1小把瓜子或2个核桃)。

• 吃畜肉(猪牛肉)宜选瘦肉,吃禽肉(鸡鸭肉)要去皮。每人每周畜禽肉总量建议为300~500g(约半斤到一斤)。

减油不是为了剥夺吃的乐趣,而是为了更健康、更长久地享受美食。合理选择“好油”,控制好总量,用对烹饪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