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养生 刮痧正当时

2025-05-12 08:31中医科

5月5日,我们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正所谓“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此节气后古人多顺时而食,调整生活节奏,我们也应该顺时养生。刮痧作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是以砭石、牛角或玉石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经络穴位处充血、出“痧”,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增强体质的一种疗法,特别适合当下时节的养生。立夏后的青岛有着不同于内陆的季节特征。

1.青岛的立夏没那么“夏天”
五一过后许多南方地区已经在烈日下汗流浃背,而我们青岛人还穿着厚厚的外套,有的外地游客一到青岛直呼“冷”,而青岛本地人也炫出了“冷”段子:“5月份还在盖冬天的被子,这种感觉谁懂啊”。一阵风吹过,有时清爽,有时着凉,正是这种气候,让感冒、咳嗽时有发生,此时除了吃药外,刮痧也是一种快速缓解感冒咳嗽的传统疗法。
青岛昼夜温差显著、风大湿冷的气候特点使得此时风寒邪气侵袭肺卫,造成风寒型感冒及咳嗽,常常表现为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无汗、咳嗽痰白、咽痒、肌肉紧绷,以上症状遇冷加重。刮痧时可选择生姜油、葱姜水作为介质增强驱寒效果,刮痧选择颈项部(风池、风府)、背部(风门、肺俞、大椎)、前胸(天突、膻中)、手臂(尺泽、列缺),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宽胸理气之效。
2.立夏的青岛“多风多湿”
六月前的青岛,一般副热带高压还没到来,风成为影响青岛市区气温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的青岛主要刮东南风,而青岛的东南为广袤的大海,东南风携带大量低温湿气,源源不断地进入青岛,让人凉爽的同时,又会出现湿邪困脾的情况,导致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问题频发。此时,刮痧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消化系统功能。
青岛夏季海风湿冷、雨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加上冷饮、海鲜、西瓜等内湿饮食进食增多,内外湿交织,损伤脾胃阳气,易引发脾虚湿困的消化道不适,常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口中黏腻、大便糖稀或黏腻、消化不良。刮痧时可选用陈皮精油、苍术精油作为介质增强解表化湿的效果。刮痧部位可选择腹部(中脘、天枢)、背部(脾俞、胃俞)、下肢(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阴陵泉、丰隆),具有健脾祛湿、和胃理气之效。
3.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标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季节。气温炎热潮湿、昼长夜短的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加快,人体虽阳气相对旺盛,但易受损。在青岛高湿环境下,稍不注意贪凉饮冷,就会导致人体阳气升发受阻,如果本身就有心、脑的血液供给不足的情况,就更容易出现乏力倦怠、精神萎靡等现象。提醒大家及时调整作息、调整饮食,此外,刮痧可推陈出新、畅发生机、养心健脾,以适应万物“生长”之势,保护体内的阳气。
随着夏季的来临,青岛气候特点会逐渐由低温多湿向潮湿闷热转变,湿邪常伴随整个青岛夏季,气温逐步升高,人们进食冷饮、瓜果、啤酒逐渐增多,空调也逐步增加使用,人体升发的阳气易被湿邪困阻,常表现为身体困重、精神萎靡、四肢倦怠、头目昏沉、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刮痧时可选择藿香精油作为介质增强芳香醒神的效果。刮痧可选择头部(百会、四神聪)、背部(督脉、膀胱经)、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具有升举阳气、开窍醒神、缓解疲劳之效。
4.阳气升发,心肝易亢
夏季阳气外越,心火易亢,肝气不舒,导致心神不宁,则可出现睡眠欠佳,此外人们夏季喜食寒凉之物,损伤脾胃功能,湿邪困阻脾胃,易出现“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情况。刮痧时可选用薄荷油作为介质增强祛湿清热之效,刮痧部位选择头部(百会、四神聪)、颈部(安眠穴)背部(心俞、肝俞、胆俞、脾俞)、手臂(内关、神门)、下肢 (三阴交、太冲、涌泉),具有清心除烦、祛湿宁心之效。
预防疾病的同时,刮痧也有许多注意事项。首先,刮痧适宜在白天进行,手法宜轻柔为主,夏季皮肤敏感,一定避免过度出痧。其次刮痧后宜多喝温水,避免冷风、冷饮、空调直吹。此外,皮肤疾病、孕期、经期、酒后、空腹、过度劳累以及严重心脑疾病等情况不适宜进行刮痧治疗。
这个夏季,让我们一起试试刮痧吧!
(操作有风险,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