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普通外科胃肠胰外科专业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下正中弓状韧带松解+腹腔干周围神经节切除术
2025-03-07 09:55普通外科胃肠胰外科
近日,我院普通外科胃肠胰外科专业为一例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弓状韧带松解+腹腔干周围神经节切除术。
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1年”就诊。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曾辗转于省内多家医院未能查明原因。我院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年龄、症状、病程等因素,不排除腹腔血管源性病变,行血管CTA检查发现腹腔干起始部管腔重度狭窄,考虑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图1)。患者有典型腹痛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法缓解,具备手术指征。普外科副主任、胃肠胰外科主任李峰主任医师此前成功为两名患者进行此项手术,术后远期效果良好。与患者沟通后,决定为该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弓状韧带松解+腹腔干周围神经节切除术。
手术由李峰带领邓科医师、沙声旭医师实施。首先于胰腺上缘游离出脾动脉、胃左动脉,患者存在肝动脉变异(Michels IX型,即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然后进一步解剖出腹腔干,见腹腔干周围被致密增厚的纤维组织覆盖(正中弓状韧带),尤其是腹腔干起始处头侧呈“V”型角狭窄。将致密增厚的韧带离断,解除压迫,并继续游离腹腔干至腹主动脉表面,完成腹腔干360度裸化。随后去除腹腔干周围的神经纤维组织(图2)。整个手术在腹腔内大血管上进行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但优势是手术耗时短,出血少,最终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第5天出院。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是连接两侧膈肌脚的纤维韧带,构成主动脉裂孔的前缘。通常MAL位于腹腔干上方,约 10%~24%病人该韧带可位于腹腔干前上方(腹腔干发出位置过高或韧带位置过低),压迫动脉或神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典型三联征:餐后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腹部血管杂音,称为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也称为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动脉索带综合征、Dunbar's 综合征等。
MALS极为罕见,发病率约1/ 10万~2/10万,男女比例约1∶4,多见于30~50岁瘦长女性。正中弓状韧带长期压迫腹腔干,导致腹腔干狭窄和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代偿增粗,甚至形成动脉瘤(图3)。动脉瘤一旦破裂,引起肠系膜血肿和腹腔出血(图4),严重者危及生命。典型的 MALS 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有4种方案:韧带松解+腹腔干周围神经节切除、韧带松解+腹腔干动脉扩张、韧带松解+腹腔干重建、腹腔干支架。对于合并动脉瘤形成的病例,可以先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后期再行韧带松解手术。血管介入治疗不能解决韧带外压的问题,手术韧带松解+神经节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MALS常常需要血管外科和普外科联合治疗。我院胃肠胰外科李峰主任医师已成功实施该手术三例,血管外科苏庆波主任医师、丁祥就副主任医师应用腔内栓塞技术(图5)成功治愈20多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患者。
MALS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如何减少误诊及漏诊成为考验临床医师的又一巨大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及学习,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获益。
经教育部科技查新网站文献检索,李峰主任医师实施了山东省第一例该手术。
专家简介、
李峰,医学博士,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作为参与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术兼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罕见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腹腔及腹膜后疑难复杂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胰腺及腹膜后疾病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外科青年医师分会秘书《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
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胰腺良恶性疾病、腹膜后肿瘤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