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健康 有我守护】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两例高难度经食管超声内镜下纵隔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

2021-11-26 16:57供稿科室:消化内科 图文作者:王百惠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两例高难度经食管超声内镜引导下纵隔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均获得阳性病理结果,为患者诊断及下一步治疗提供了充分依据。
病例1
60岁男性患者廉某,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肺门占位,后纵隔占位并纵隔、双侧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因病变特殊,无法进行常规的经皮X线引导下穿刺或经支气管镜穿刺取活检。经我院多学科会诊后,建议进行经食管超声内镜引导下纵隔肿物穿刺活检术。
因肿物压迫,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且血压控制不稳定,静脉麻醉下穿刺风险较高,麻醉科评估后选择进行麻醉监护下镇静术,病人镇静后,由消化内科副主任张爱军主任医师进行超声内镜诊疗,结合超声扫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弹性成像,考虑纵隔肿物系转移性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遂于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B)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现已开始针对性化疗。
病例1超声内镜及病理图片
病例2
68岁男性患者刘某,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占位,经多学科会诊后,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内镜下纵隔肿物穿刺活检术。该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提示患有极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重度弥散功能障碍,静脉麻醉风险极高,经麻醉科评估后给予麻醉监护下镇静,由消化内科副主任张爱军主任医师进行超声内镜诊疗,结合超声扫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弹性成像,考虑纵隔肿物系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B)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确诊为小细胞癌。患者现已转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
病例2超声内镜及病理图片
技术优势:
由于纵隔位置隐蔽,发生的疾病复杂多样,纵隔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等,能很好地对疾病进行定位,但不能进行病理定性,纵隔镜是诊断纵隔疾病的金标准,但对于后纵隔疾病的诊断则受到限制。超声内镜可以在食管腔内对纵隔疾病进行近距离探查,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FNB)能够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食管周围的纵隔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后纵隔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爱军主任医师,现任青岛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熟练掌握ESD、ERCP等消化内镜复杂诊疗技术,在超声内镜诊疗方面有深入研究,在麻醉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完成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纵隔、腹膜后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近百例,并在青岛市开展了首例经自然腔道胰腺周围脓肿超声内镜引导下开窗引流术,取得了很好的诊疗效果。对于高龄、有心肺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静脉麻醉风险较高,在麻醉科主任李建军教授指导下,采用麻醉监护下镇静术(MAC,monitored anaesthesia carea),MAC包含镇静、镇痛技术,镇静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镇痛可减少疼痛,消除患者不适,通过监测可以避免全麻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有较大影响,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是较好选择,为这些患者争取了更多的诊疗机会。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