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答】什么是牵引辅助内镜切除手术?有哪些优势?

2020-11-02 16:11供稿科室:消化内科

   随着社会健康素养的提升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可通过高清放大、染色等技术发现早期病变,也可以对病变进行精准内镜下切除。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内镜切除技术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内镜粘膜切除术(EMR)衍生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及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等,特别是ESD手术已经成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

   然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技术要求较高,存在出血、穿孔、狭窄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传统的ESD及其衍生手术需要借助于内镜前端透明帽暴露黏膜下层或肿瘤包膜,但存在以下难题:第一,暴露和操作困难部位内镜无法靠近,只借助于透明帽往往很难暴露清楚;第二,结肠病变由于管腔较小,需要术中变换体位后借助于重力作用暴露病变粘膜下层,但麻醉状态下搬动病人存在骨折、关节脱位甚至脊髓损伤等风险。牵引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借助外力等作用,牵引技术可以将病变充分暴露,并克服了重力的不利影响,不需要病人更换体位。

什么是牵引技术?

   牵引技术包括体外牵引及体内牵引。

   体外牵引借助于丝线或圈套器的牵拉或者推送暴露病变,体外牵引选用的Oral-B牙线为扁平状,接触液体后会变松软,与消化道管壁接触时可以避免对正常粘膜的损伤。

   体内牵引借助于线圈、弹力牵引环或者S-O弹簧夹暴露病变。我院的体内牵引选用的自主设计的弹力牵引环(专利号:ZL202020016729.9),便于安装及拆卸,牵引过程中借助于弹力回缩,更好得暴露粘膜下层。

牵引技术有哪些优势?

   通过对牙线施加牵引力给予病变足够张力,从而将粘膜下层暴露更清楚,避免损伤肌层引起穿孔,更好得处理粘膜下层血管避免术中出血;甚至通过改变牙线牵引方向调整粘膜下层暴露方向,便于进行内镜操作;弹力牵引环可以自由进出内镜孔道,缩减反复进出内镜带来的繁琐步骤,牵引环的自身弹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暴露粘膜下层。


 牵引辅助内镜切除手术与传统手术有哪些区别?

 传统ESD手术:暴露和操作困难部位(如胃体、胃角、胃底及结肠)病变粘膜下层暴露困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风险较高,胃ESD手术穿孔率(1.2%~4.1%),结肠ESD手术穿孔率(2.1%~10%)。 牵引辅助ESD手术:通过外在或者内在牵引力可以更好的暴露粘膜下层,术中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已降至近乎为零。

 

 牵引辅助内镜切除手术的技术适应症是什么?

 此项技术广泛适合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的早期癌变、癌前病变、广基息肉(直径超过2.0cm)、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及粘膜下肿瘤等病变的内镜下切除。 牵引辅助内镜切除手术可大大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从而减少止血钳、止血夹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此外手术并发症的下降,患者术后不适感也大大降低。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