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科博士研究生李春林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2025-10-22 07:56教育处

——五次差旅途中挺身救人,百余场义诊服务群众,这位青年党员医生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近日在新疆阿克苏市举行,山东大学2022级骨科学博士研究生李春林荣获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称号。

这名年仅29岁的土家族博士研究生、师从骨科司海朋教授,自2023年以来先后五次在差旅途中挺身而出,将急症患者从生死边缘抢回,被誉为身边的“急救侠”。他博士期间跟随司海朋教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工作学习,连续多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崂山区小儿足脊畸形筛查、崂山区骨质疏松筛查与干预项目、世界骨松日大型义诊活动等一百多场次义诊活动,具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在完成临床工作和科研的同时,将所学服务于基层百姓。

差旅途中的“急救侠”

2023年11月2日,正在火车站等待检票返济参加答辩的李春林,突然听到车站广播急寻医务人员。作为一名医生,几乎是本能反应,他当即放弃了检票上车,紧急奔到患者身边。面对一位心跳达每分钟160多次、脸色苍白的年轻人,李春林冷静判断可能为“哮喘急性发作”,迅速在患者身上找到对症药物并协助服下。

“我想错过就算了,我得先把他看好再说,不然我没法放心。”送患者安全上车后,李春林才默默离开,这时他已错过了自己的列车。

救人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本能。有了首次施救的经验,李春林便养成了出行随身带急救包的习惯。2023年11月26日,在他乘坐的返青航班上,一位年仅5岁的儿童急症发作,浑身红疹呼吸不畅。李春林再次挺身而出,判断其为急性荨麻疹发作后,立即从急救包拿出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患儿转危为安。

两个多月后的2024年2月1日,李春林在返乡列车上连奔6节车厢赶到一名已昏迷、生命体征紊乱的患者身边,迅速与齐鲁医院专家线上连线会诊,经过连续4次的急救处理,完成了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专业急救。

此后,2024年5月19日在列车上救助急性中暑儿童,10月10日在济南市历下区朝山街救助醉酒猝倒中年人……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化险为夷。

党建引领下的成长之路

“我是党员,我学医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做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李春林说。

作为一名入党10年的党员,李春林始终铭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履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他长期坚持参与义诊活动,奔赴各地开展基层义诊169场次,送医下乡入户,受益群众达数万人次。

李春林的成长,离不开齐鲁医院这片沃土的培育。在他看来,正是齐鲁医学“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精神感召,骨科中心大家庭良好风气的影响,以及导师司海朋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以德育人”理念的熏陶,让他在听到急救广播后有底气毅然站出来。

李春林的导师司海朋教授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外科第二党总支书记、骨科中心主任,一位深耕脊柱外科与骨质疏松领域的党员专家。司海朋教授不仅以精湛技术挽救无数危重患者,还深入基层开展骨松义诊,推动AI赋能骨质疏松全病程智慧管理。他常说:“一天三台手术只能救三个人,但一场义诊可能唤醒千百人的防病意识。”这种医者大爱和党员担当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的学生们。司海朋培养的博士后、硕博研究生中,徐万龙、张文灿等多人因在公众场合勇救路人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报道,成为“齐鲁医者精神”的生动注脚。

荣誉背后的责任

面对“中国好人”的荣誉,李春林表示: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被需要的时候有勇气、有能力、有实力挺身而出,不仅要做到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李春林的事迹不仅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医者的素养与担当,折射出齐鲁医学精神的深厚道德底蕴。从手术台到差旅途中,从专业研究到基层义诊,李春林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徽章在白衣下闪光,医者仁心在岁月中沉淀。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