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发给市卫生健康委的邮件,是我读过最长的患者来信
2025-05-12 08:5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宣传统战部
最近,全国知名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潘新良教授团队,收到了一封来自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转发的邮件,内容是一位患者给他们写的一封信。
让潘新良纳闷的是,这位患者还在病房里住着,尚未出院,怎么还得把信写到卫健委呢?仔细一读信的内容,潘新良和他的团队却十分感动。
尊敬的青岛市卫生健康委领导:
您好!
我是哈尔滨一名下咽癌患者的家属,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潘新良教授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我的父亲终于闯过了生命的至暗时刻,重获新生的希望。这份跨越千里的恩情,值得用最真挚的文字细细诉说。
2025年2月23日,63岁父亲在微微的咽痛后,竟不幸确诊为环后型鳞状下咽癌伴淋巴转移。我们本地医院的结论残酷而冰冷:病灶位置及其特殊,位于环后区,手术需全喉切除,且存在切缘残留风险。
按我们那边"大病必寻北上广"的习惯,家人订好了去北京的机票。临行前,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的话让我们驻足:"论下咽癌保喉手术,山东的潘新良教授团队非常权威,他首创的声门旁间隙入路技术,能让在其他医院“判死刑”的患者重获说话的权利。"更让我们笃定的是,当连线三个省的耳鼻喉科医生咨询"是否知道潘新良"时,均得到了一致的答复:“他精通于保喉手术,你们要是能挂上他的号,不用犹豫。”
于是,我们退掉了北京的机票,毅然奔赴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就诊时,潘新良教授一边耐心讲解病情,一边制定治疗方案,还不断鼓励父亲:“积极治疗,一定能康复!”考虑到路途遥远,我们选择回哈尔滨先进行两期诱导化疗。期间每次咨询潘教授,他都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问,甚至多次主动询问化疗进展,这份关怀让我们全家倍感温暖。两期诱导化疗结束,我联络潘教授,终于等到了那句“肿瘤明显缩小了,清明节后来院吧”。那一刻,全家人仿佛看到了曙光。
4月13日,我们抵达青岛,潘教授的学生李学新医生考虑到我们路途遥远,立刻安排办理住院手续。检查期间,医护人员贴心规划流程——空腹项目优先安排在早晨,人多项目提前排队,并对每项检查细节耐心解答。
4月18日手术当天,潘教授一早带领团队到病房安抚父亲;“别紧张,放宽心”。9:30,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我盯着大屏幕上的手术进展,听着自己急促的心跳声,脑海中不断浮现潘教授术前说的话:"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中午12:45,等候区广播响起父亲的名字。我们冲到门口,潘教授摘下口罩,笑着说:手术非常成功,喉保住了。看着医生手里托着完整切除的肿瘤及淋巴组织,我瞬间瘫坐在地,眼泪不住的流。要知道,此前咨询很多顶级专家,给出的方案均是全喉切除,而潘新良教授凭借声门旁间隙入路技术的改良创新,在国内尚无成熟先例的环后癌手术中,为父亲保住了发声的希望。经喉镜检查证实手术效果极佳,未来甚至可以无需佩戴气切管套,极大提升了父亲的生活质量。
住院期间,父亲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护理团队从打流食、测血糖到牙齿护理均全程负责,专业细致程度让我们提前辞退了护工。父亲因气管插管无法说话,情绪烦躁。护士来换药经常说:“大叔,您好好休息,等伤口好了,咱们就能说话了。”
更令人感动的是,手术当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我偷偷将一万元红包塞进潘新良教授的口袋。潘教授在手术后原封退还,并说“外地患者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治病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知道,开始的收下,是让我们心里踏实;之后的退还,是医生崇高的品质!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是真正的医者,用精湛的医术拯救生命,用高尚的医德温暖人心。
作为哈尔滨某城商行的中层干部,我经常叮嘱我的员工“用心服务”,可直到在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的亲身经历,才让我真正读懂了这四个字的分量。
回到哈尔滨后,我会把在这儿看见的“爱心样本”带进每一次晨会、每一场培训。要让员工们知道,服务从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像齐鲁医院这群医者那样,把他人的冷暖放进自己的心里——或许我们金融行业的“用心”,就是让客户在每一次业务办理中感受到被重视的温度,让“责任”二字,也能像听诊器那样,听见人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份从青岛带回的感动,终将在冰城的土地上,长成另一片温暖的森林。
如今父亲已符合出院条件,记得以往每次住院,一家人都是掰着手指头盼着出院那一天。但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医院的护理细致入微;主治医生更是负责得没话说。爸妈私下里念叨“比在家还舒心”,竟舍不得离开了。昨天还特意找医生商量,想多住几天巩固恢复效果,眼神里满是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与不舍。
在此,我谨代表全家,通过此平台向潘新良教授以及医生李学新、付博、姜震、林云,护士长程鹤,护士于晓平、宋闰潇、方姝及全体医护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用妙手仁心,让父亲重获新生;是你们用责任担当,让我们相信人间有真情。千言万语难表谢意,潘新良教授及其团队以精湛医术创造了生命奇迹,以仁心仁术温暖了患者家庭。
愿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始终坚守“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精神,守护更多生命,传递更多希望!
特此致信,恳请贵部门转达我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潘新良团队的衷心感谢!
此致敬礼!
39床患者赵方银家属:赵庆杰 2025年5月5日
这位从哈尔滨千里迢迢来到青岛就医的患者,是全国各地慕潘新良团队之名而来的患者之一,而潘新良团队只是如同对待每一位患者一样,为他进行问诊、手术、治疗,却没想到得到了患者家属如此高的认可和感谢,甚至要将医务人员扎实严谨温暖的“爱心样本”,带回到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这种跨行业的职业精神的传递,使得潘新良和他的团队对自己的职业和职责更加的敬重。
“治疗病痛,更关爱心灵”,一直是潘新良带领团队坚持的理念,也是百年齐鲁医学文化,“博施济众 广智求真”的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有这么多患者的认可,这么多慕名而来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始终不敢松懈,为了生命,也为了自己‘医生’的称谓!”潘新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