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十载护夕阳——老年髋部骨折项目书写诊疗康复传奇

2025-08-26 08:39骨科中心 急诊医学中心

2025年8月13日下午,博施楼二楼多功能厅暖意融融,“同心十载守护夕阳下的行走——老年髋部骨折项目十周年感恩与聚力座谈会”在此举行。院长高海东、项目创始成员、职能部门科主任及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项目十年风雨征程,凝聚力量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图1 院长高海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图2 座谈会现场

图3 2015年3月26日共管模式商讨现场

时间回溯至2015年3月26日,老年髋部骨折“共管模式”正式启动。彼时,老年髋部骨折“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难题横亘眼前,第一批创业者们(图3)高瞻远瞩,勇闯难关,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反复讨论协商,只为让高龄患者早点手术、早点下地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存率和独立生活能力。十年间,从老人术后开心地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感叹“还能自己走路,真好”,到如今形成“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的成熟模式,项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手术量较初期增加3倍,死亡率逐年下降,累计为3600余位老年人完成手术,让老人重新站起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座谈会由骨科中心主任司海朋主持,各环节衔接紧凑,温情与专业交融。创伤骨科主任吕夫新首先回顾了项目的发展历程,从发起背景、核心目标到服务流程与治疗方案,全面呈现了该项目十年来的成长轨迹。随后的“他/她们如是说”环节更令人感动。患者家属卢先生提到,2016年他94岁的爷爷因右侧股骨转子间/下粉碎骨折辗转多家医院未果,最终在我院得到成功救治并顺利康复;张女士则分享了2025年7月她81岁的奶奶因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心脏瓣膜疾病被多家医院拒绝后,在我院成功接受手术、现已能够下地站立的曲折求医经历。两位家属的真情诉说与由衷致谢,让我们从社会层面深切体会到老年髋部骨折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图4 司海朋主任主持座谈会

图5 吕夫新主任介绍项目历程

图6 患者家属发言

麻醉环节是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老年髋部骨折项目专职麻醉医生张方伟分享了自己在一线的工作经历,从精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到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从手术中的密切监测到术后的康复护航,他的讲述让在场人员深刻认识到麻醉团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艰辛付出。

图7 张方伟医生分享麻醉工作经历

图8 刘涛主任总结项目进展

十年耕耘结硕果,未来规划启新程。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刘涛以“十年磨一剑”为题,从项目发起的初衷开始,系统总结了项目十年进展:从术前多学科评估到术后康复指导,从专职团队建设到服务流程优化,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团队医护人员的心血;同时,围绕此项目,团队成员积极跟进,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最后他也明确了团队未来规划方向,为持续发展指明路径。亢世杰医生则聚焦学科未来,建议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加强多学科深度融合,探索更精准的风险评估体系,希望在多学科协助下持续发力,将目前项目流程中的痛点、难点击破,使得项目在未来十年更进一步。

图9 亢世杰医生展望学科未来

座谈会最后,高海东作总结。他指出,十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创始团队的远见与勇气,离不开各科室的无缝配合,更离不开患者与家属的信任。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复杂病例增多的挑战,希望项目组以此次座谈会为新起点,传承“同心协作”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深化多学科融合,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推动项目成为守护老年健康的“标杆工程”,为更多的老年患者服务。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十年历程的回顾与感恩,更是对未来使命的重申与践行。未来,项目组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坚守医者初心,让更多老人在夕阳下稳健行走,让更多家庭收获平安与幸福。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