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翠萍教授获得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荣誉称号
2022-04-21 17:12供稿科室:工会 图文作者:聂晓筱
近日,青岛市总工会公布女职工建功立业“四百”创建活动成果,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翠萍教授获得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荣誉称号。赵翠萍教授长期致力于帕金森病的诊疗工作,无私奉献得到了患者和业内同行的肯定。
医者仁心 | 神经内科赵翠萍教授
做“帕友”医学问题的“120”
手脚抖动、行动迟缓、表情呆滞、写字歪歪扭扭……这些症状可能与一种疾病有关,它就是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友”是人们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称呼,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但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有将近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是世界上该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大内科副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赵翠萍教授很早就专注于帕金森病的诊疗工作,她建立了12个微信群,目前群内已有患者1200多人。“帕友”们在群内提出的问题,赵翠萍教授有问必答,这也占据了她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她表示,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如果能帮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她愿意做“帕友”医学问题的“120”。
完善精准诊疗体系
“就诊一次,关爱一生”
赵翠萍教授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副主任、大内科副主任,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赵翠萍教授打下了扎实的临床技能基础,并长期致力于帕金森病的诊治和全程慢病管理,她在在帕金森病诊治方面积累的经验,得到患者和业内同行的肯定。
以往,对疾病的诊治多以经验为基础,在对帕金森患者诊疗时,医生大多凭借经验性观察患者的震颤幅度和动作笨拙情况来进行粗略判断。赵翠萍主任长期关注帕金森诊治前沿技术和理念,并带领科室人员较早完善了科室内对帕金森病的评估体系,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到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步态评估、排尿功能评估、血压的评估都制定了科学的诊断标准,同时借助多序列磁共振、震颤电生理分析、眼震视仪中枢病变分析、脑电电生理评估,逐步实现精细化诊断。
精准的诊断是第一步,为实现精准化治疗做充分准备。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总是悲观、怀疑、不愿承认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因此常常到处求医,服药不规律,甚至抗拒治疗,导致恶性循环,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差。赵翠萍教授还记得,之前有一位“帕友”,患者找到她就诊时已被帕金森病折磨了4年,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曾经做出自残等不理智的行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在赵翠萍教授的精心疏导和治疗下,患者病情改善,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极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看到“帕友”充满阳光的笑脸,看到他们自信地面对生活,也是赵翠萍作为医者最自豪的时刻。
双向奔赴的医患关系
坚持做“帕友”医学问题的“120”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