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们以战斗的姿态,度过了9周岁生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全力以赴筑牢生命防线
2022-12-28 17:09宣传统战部
九年,就在身边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刚刚过去的两周,就诊患者数量骤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全院一盘棋,以超强的执行力,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多措并举扩容资源,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保健康,筑牢生命安全的防线,坚决打赢“防挤兑、防重症、防死亡”这场抗击疫情的硬仗。
发热门诊:
24小时坚守
构筑医疗救治“第一道防线”
近期,随着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就诊患者的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纷纷感染导致减员,发热门诊作为筛查诊治发热患者的第一道防线,面临着巨大考验。为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紧急调整部署,开放3个成人诊室、2个儿童诊室接诊发热患者,全力保障发热门诊的24小时运转。
“我们原本有固定的队员排班,但医生护士不断高烧倒下,新一批的人员就需要立即顶上。”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丁美玲表示,为尽可能救治更多患者,发热门诊团队的医护基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有的医护人员实在扛不住了,才轮流替班休息一两天,这时马上就有同事主动替上,保证门诊运转。
护士长高倩每天会把就诊患者数量统计好,上一周,原本每天50人左右的就诊量骤增为每天430多人,经过各类优化措施增设诊室,大家扛了过来,目前,发热门诊每天的就诊量相对稳定在200人左右。从22日起,发热门诊就诊的儿童患者也明显增多,“你很勇敢!阿姨家有个小妹妹也发烧了,我让她以你为榜样!”给患儿采血的护士,面对孩子稚嫩的小脸儿,送上温暖的鼓励。
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也都是父母子女,几乎家家都有正在发烧的老人、孩子,但医护人员短缺,他们顾不上请假照顾家人,依然奋战在最前线。12月27日晚7点,忙碌了一整天的丁美玲刚在病房抢救完患者,发现发热门诊的护士眼圈通红在为患者抽血,追问之下得知,护士的父母因病情加重均在急诊就诊,内心有些着急,但特殊时期,她仍选择先坚守好岗位,服务有需要的患者。原本已经准备下班的丁美玲连忙赶到急诊看望了患病家属,了解救治情况。“如果说自己生病可以扛着,但最让人心疼的就是,医护人员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生病时没办法在身边照顾。”她说,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们总是互相鼓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这段困难时期,也特别需要感谢家属的支持,他们默默承受了很多,才让医护人员能够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救治更多患者。
急诊科:
患者数量屡创新高
接诊医生抢救后累到说不出话
“让她坐下,快坐下,坐下测血压……”12月27日早上9点,刚刚值了24小时班的急诊内科主任王革还在查看昨晚收治的患者,走出急诊留观室没几步就看到一位年轻女性患者颤颤巍巍走向急诊导医台,因为着急,戴着口罩的王革喊完话之后一阵剧烈咳嗽。这是她感染奥密克戎的第9天,咳嗽还是非常严重。王革表示,在高风险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感染率几乎100%,只有1位医生还没感染,大家都非常自觉,基本休息一两天退烧了就会自觉返岗。王革是科里第二波感染的,因为放心不下日益增长的急诊就诊患者,她几乎没有休息。发病后腰疼得厉害,走路都需要双手扶着腰,但指挥抢救时她仍会提高声音,不自觉就会奔跑起来。王革说:“没办法,医生不能把自己当成病人,能吃住劲儿就来上班。”
12月26日这一天,王革和急诊科同事们共诊治了435位患者,其中抢救73人,危重症28人,创下了医院开诊以来的最高记录。抢救室的患者一批批转进,又一批批转出,一直处在满床的状态;120救护车一会儿一趟,警报声响彻整个夜空。从医30年,做急诊医生27年,这也是王革印象深刻的夜班之一。现在这个时期,急诊每天约400的患者数量是之前的三四倍之多,而且每天都在增长。
急诊科90后医生刘小儒抢救患者至晚上9点多,顾不上吃饭、喝水,瘫坐在椅子上,累到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歇了一会儿还是慢慢开始写病历。“我后来看到她眼圈都红了,我感觉是累哭了,看着让人很心疼,高年资医生顶住了,年轻医生也都逐渐成熟起来。”王革说。
为了保证患者的救治,在医院支持下,急诊内科开设3个诊室同时看诊,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医院刚刚整合的儿科门急诊也发挥着儿童患者分流的作用。“医院给我们调派了支援的人手,急诊医生也基本感染后可以返回岗位了,我暂时不用为排班感到烦恼。”王革表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患者数量很多,重症患者也比较多,大量病人都是发热导致基础病来就诊,急诊医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病情,争取将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最危重、最需要的患者。
急诊科是收治患者的前沿阵地,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节约时间,有的医护人员甚至吃住在病房里,对患者寸步不离,护士长王岩就是其中之一。连续两个周没回家住的王岩黑眼圈已经非常明显,上周六原本准备回家的她,但看到激增的就诊量就打消了念头。王岩表示,“住在急诊会安心很多,可以很快处理突发状况,也能让在岗的同事心里踏实些。”
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团队承担了重要的部分,工作量剧增与护士相继感染减员的情况下,王岩不得不多次调整人员排班。“昨天(26日)人数最多,抢救室实在忙不过来,为了保证抢救增加护理人员,昨天下午5点之后就改了4次排班,大家也都挺支持的。怀孕的护士王建秀,发烧休息了2天,主动要求返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院领导也经常到急诊科来,对我们关心很多,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段困难时光很快就会过去。”她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休息室改病房
多挤一个床位多救一条生命
随着患者数量增加,为保证重症患者收治,医院各临床科室除保证本科室(专业)急症、重症病人运行外,人员由医院进行统一调配。医疗、医技人员由医务部负责,护理人员由护理部负责。以各科室专业人员(重症、呼吸科、内科、外科)混编的模式重点支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及ICU病房。其中3号楼的5层病房除2层血液净化室以外,全部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收治呼吸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急危重症患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宝义的一天是从接电话开始的,最近由于感染人数的增长,许多同事和熟人也都相继感染,找他咨询如何缓解症状,有的也曾委婉提出想住院治疗,都被他“劝退了”,首先根据症状刘宝义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其次是现在真的“一床难求”。
由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是满床状态,26日和27日两天,科室还将原本的2间医护休息室紧急改为病房,多挤出一个床位多救一条生命。医院也将病房楼9楼原骨科病房紧急改造为重症病房收治患者,同时部署脑科中心统筹神经内、神经外重症患者救治,心血管中心统筹心内、心外重症患者救治。各重症病区由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牵头,建立急诊科以及各重症病区参加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群,做好重症病人的分流和救治工作。
这样一来,刘宝义的首要难题就是“排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年资专家和年轻医生要覆盖全院不同病区约150张床位的诊治管理工作,还要兼顾急诊和门诊,即使科室所有的专家都带病坚持上岗,也是捉襟见肘,更何况医护人员随时就会被感染倒下。刘宝义并不提倡带病上岗,“吃什么药都没有休息好重要”甚至成了他最近的口头禅,但他和科室的医护人员却从未“遵医嘱”。因医护人员短缺,感染后刘宝义也没有“倒下”,一直身体素质不错的他一边吃着药一边与科室副主任王光强轮流上24小时的班次。有一次他因为抢救患者到凌晨2点,气道肿了两三天才恢复,病房里病毒载量大,对恢复也有影响。
好在艰难的时光已经有所缓解,医护人员从带病上岗逐渐康复过来,防护等级的降低更便于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医院也从全院调集医生来支援。“现在是第二批支援的医生,第一批支援的医生已经倒下。我们科只有徐勤伟医生一直‘没事’,直到昨天,看到大家都陆续回来,支援的医生也到位了,徐勤伟也发烧了……”刘宝义知道,其实说没事儿是假的,就是一直撑着。
“现在情况逐渐好转,每天保持10人左右的出入院数量,如果能逐渐平稳,我们就会慢慢好起来。“刘宝义说。”
最近一段时间,真的很难,病房每天收治30位左右患者,都是老年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工作量巨大。感染5天的护士兰伟伟每2个小时就要给重症患者通过鼻饲“喂水喂饭”,她和家属默契配合,每次结束护理,她总是快走几步到走廊上咳嗽一阵子,“我是第5天,还阳着呢,护理的时候只能强忍着咳嗽,不想让家属和患者感到紧张。”护士长程鹤心疼大家的不易,尽量协调每个人的休息时间,“确实比较艰苦,阳过之后的同事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可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着,这让我特别感动。好在医院调来支援的人很多,情况也在好转,大家互相体谅坚持,会越来越好。”程鹤接受采访的时候,眼眶始终湿润着。
重症医学科:
超负荷运转
为危重症患者守住生命的希望
“我是我们科最后一个倒下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向阳有些无奈,他的感染意味着ICU工作人员的感染率达到了100%。12月26日晚,他几乎一夜没睡,高烧烧得头疼欲裂、浑身疼。即便如此,他仍在醒来的第一时间了解了科室患者的收治情况,“27日是21个病人,25日和26日都是22个病人,目前患者都在积极治疗中。”
ICU床位20张,如果有不需要呼吸机的患者,最多可以加3张床。最近这半个月,一直是满床、加床的超负荷状态运转,几乎全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病,包括肺部、心脏等各方面。赵向阳表示,医院对ICU的定位就是“收治最重的重症患者”,包括产科的重症患者我们也接收。
对于医护减员情况,赵向阳表示,虽然大家都感染了,但都是吃着药坚持上班,只有4位医生实在扛不住了请假休息了1天,他也是其中之一,大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很多医生和护士,虽然都有症状,但是“自己扛扛就过来了”。到目前为止,科室第一波感染的医护人员都已经恢复过来或者接近恢复,赵向阳暂时不用为人手不够而操心。
“其实我们ICU一直都比较忙,但那时医护人员身体情况比现在好很多,大家可以加班加点多干点。”赵向阳担心的是,现在大家都是一边咳嗽一边上班,整个人很容易疲惫,还是倡导社会多理解和关爱医护人员。
重症患者的护理对护士要求极高,尤其现在很多重症肺炎的患者,护士长张苗表示,ICU的护理还是面临人员短缺的情况,一般都采取延长时间、增加班次来解决,但看着刚恢复过来的护士们干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张苗也很心疼,原本8小时的班次护士们就会自觉早点到晚些走,现在增加为12个小时一个班次,有的人可能需要连着上夜班。张苗自己已经感染了,说几句话就需要咳嗽一阵,家里孩子老人都被自己感染了,孩子咳得小脸通红,张苗却一天也没休息照顾。
“顾不上,大家都这样,病人太重了,这些原来有基础病的病人,合并新冠感染之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很高。病人重了之后对护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气道的管理,皮肤的管理包括对整个病情的观察可能风险就会更高,压力也更大。”张苗表示,好在每天都有病情好转后出ICU的患者,这也是让人比较欣慰的一点。”
举全院之力
坚决打赢
“防挤兑、防重症、防死亡”
这场抗击疫情的硬仗
直面重症患者的科室忙碌不堪,很多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也都全力以赴,配合医院的统一调度,支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内分泌科医生李晨前两天发来的一条微信让主任何兰杰泪目。李晨写道:明天开始,大家都要去不同的岗位上援助,看到空荡荡的19楼内分泌病房,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但就像何主任说的,既然是灾难,就一定会过去,相信大家的力量,共度难关!大家期待重聚在19楼的那天。
(截至发稿时,19楼内分泌科病房也已被改造用作重症病房,并已经开始接收重症患者。)
肿瘤内科主任曹芳丽拍下同事们边打吊瓶边伏案工作的照片被媒体转发后,也得到网友的大量点赞。科室群里,同事们互相劝着对方休息,自己却还没康复就返岗工作,让曹芳丽感动不已,她说现在身边的同事基本上都还在症状期或刚刚阳康,但大家理解医院的难处,这时候能多一个人顶上,也是好的。
作为临床一线医生,医务部主任袁英当然清楚现在各科室有多难,“每个科室对医院的各种应急调配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体现了齐鲁医护的强大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他说。
九年,长久相伴
2022年12月26日,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9周岁的生日,以往每年都会举行院庆活动,而特殊时期,今年的生日,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度过,即使倒下,也在努力匍匐前进着,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筑牢医疗救治防线。医院相关部门加强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困难,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位员工的坚强后盾。九年来,全体齐鲁医院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心守护着半岛百姓的健康。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全体医务人员以战斗的姿态,度过了自己的9周岁生日。
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齐鲁医院,在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