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脑科中心帕金森病诊疗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全麻术中唤醒DBS手术
2018-03-26 00:00神经外科
近日,我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在麻醉科支持下成功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完成全麻术中唤醒DBS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患者63岁老年女性,因“左侧肢体僵硬、运动迟缓12年,累及右侧肢体5年”入院,患者12年前开始出现左上肢僵硬、乏力,并伴有运动缓慢,逐渐累及左下肢。5年前上述症状开始累及右侧并逐渐加重,1年前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服用药物效果较前变差,并出现全身异动,药效时间减退仅可维持2小时左右,这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患者家属经多方了解,为给患者行DBS手术来我院神经内科赵翠萍副教授门诊就诊,收入神经外科后经术前评估,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30.7%,且无明显智能减退,具备DBS手术指征。但患者合并严重的胸腰椎后凸、侧弯等胸廓畸形,日常生活中无法平卧,给手术增加了极大难度。
因为DBS术中临时开启刺激器观察治疗效果及监测副反应的需要,常规DBS手术置入电极阶段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本例患者因严重胸腰椎后凸、侧弯等胸廓畸形,日常生活中即无法平卧,采用既往局麻的办法,患者术中无法配合且增加了患者痛苦。经与麻醉科李建军主任、汤文喜副主任医师沟通商议后,决定采取麻醉科独创的全麻术中唤醒和气道管理技术,手术中经鼻插入气管插管,一方面方便术中进行气道管理,另一方面术中唤醒后调节气管插管深度术者即可与患者交流,亦不影响观察术中电极植入后的效果及副反应。手术当天,王志刚主任带领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经术前详细充分准备,在麻醉科李建军主任、汤文喜副主任医师及手术室张婷护士长、张怡护士配合下,先后克服了体位摆放等困难,术中患者微电极监测显示STN核团信号良好,精准置入刺激电极后麻醉科予以患者实施全麻术中唤醒,予以患者开启临时刺激器患者无不良反应,且患者僵硬症状明显改善,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出院。据检索,我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实施的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唤醒技术为国内首例应用于DBS手术的病例。
患者合并严重的胸腰椎侧弯、后凸畸形,给术中体位摆放增加了困难
神经外科王志刚主任、姜彬医生在为患者手术中
术中麻醉科汤文喜主任应用纤支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并可观察气管插管置入深度,保证手术安全。
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既减轻了局麻手术痛苦,又保证了患者配合度,患者唤醒后可遵嘱活动,经鼻气管插管亦保证了术者与患者正常语言交流。
DBS手术目前已很成熟,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共同建立,紧密结合,同时联合心理、康复、护理共同构建帕金森诊疗中心,对帕金森病的DBS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已完成50余例100余侧DBS手术,均效果良好且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神经内科以刘艺鸣主任医师、赵翠萍副主任医师负责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及DBS术后程控和药物相结合治疗;神经外科以王志刚主任医师、姜彬主治医师、和政医师负责DBS手术的实施;张红英主治医师专职负责术中电生理监测和术后程控;同时中心配置了专职的神经量表测评医师,对于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全方位的测评;并且中心安装有国际最先进的立体定向及微电极记录系统、术中神经导航系统、DORO头部固定系统等,依托医院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及SIMENS光子CT机,对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制定最优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方案。2017年,脑科中心中心率先在青岛市成立DBS远程程控中心,远程程控是程控医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DBS设备的医生端和患者端进行远程参数调整。通过互联网技术,外地的患者不用到医院里来在家只要连上网络,就可以和程控医生视频通话,并且可以当场程控患者,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远程程控中心的成立为偏远地区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再因为疾病而不断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