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2017-12-15 00:00心内科

    12月9日,“房颤中心建设启动及授牌仪式”在武汉召开,现场众多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医生代表和媒体出席大会,心内科王守东副主任医师代表我院参加此次授牌活动并接受授牌,我院正式成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心内科王守东副主任医师代表医院参加活动并接受授牌。

    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下,“中国房颤中心” 建设于2016年正式发起,旨在结合国内现状,借鉴国外经验,规范房颤抗凝治疗,改善房颤患者预后,降低房颤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作出在全国建立若干个房颤中心的决定,房颤中心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吸引全国近300家医院参与,填报房颤患者例数超过1万。

    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认证,首批170家医院正式授牌为“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我院是其中之一。

    为积极筹建成为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我院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在张运院士、葛志明、姚桂华、由倍安教授的带领下,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深入解读国内外房颤最新指南,规划房颤的诊治,力争将房颤的危害降到最低。我院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与北京知名医院合作,开展了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包括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等先进技术,后续将针对无法实施射频消融术同时抗凝药物禁忌的患者开展国际领先的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1000万,“房颤病人的中风概率为正常人的5倍。在我国,房颤的早期诊断率和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患者知晓率仅为40%。不仅如此,房颤患者抗凝药应用率仅有30%,药物治疗不规范;房颤诊疗新型技术的发展推广也存在区域失衡,基层诊疗水平有限;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不足,长期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开展房颤规范化综合管理迫在眉睫。我院作为房颤中心建设的先驱者,当仁不让地带头肩负起这一必将造福千万百姓健康的重担,力争早日攻克房颤这一心血管界的难题。同时作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将努力推动本地区的房颤规范化诊治工作,做到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抗凝,普及相关新技术以及房颤的长期规范管理,让广大房颤患者受益。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