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中心成功举办“齐鲁医院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200年纪念活动”
2017-04-11 00:00神经外科
2017年4月10日,在第21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前夕,为普及帕金森病知识,为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我院脑科中心成功举办了“齐鲁医院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200年纪念活”动,脑科中心神经外科王志刚主任、神经内科赵翠萍副主任、张红英及姜彬主治医师进行了科普宣讲、咨询、义诊等活动,并发放帕金森病相关科普资料,为帕金森手术病人进行术后程控,活动同时特别邀请了几位帕金森病友,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治疗经验。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高,一般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我国患病人数约210万,居世界第一,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1.7%,70岁以上患病率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该疾病本身不致命,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及焦虑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很多患者没有得到规范诊治与精细化评估,生活质量不高。为提高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做好帕金森病全程管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内科赵翠萍副主任首先回顾了帕金森病这200年的历史,200年间,我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更让帕友们深刻感受到科技进步给帕金森病诊疗带来的变革,坚定了帕友们战胜帕金森病的信心;并详细讲解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赵翠萍副主任医师强调,许多刚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怨天尤人,总觉得上天不公,个别会产生抑郁这种想法,这样无助于战胜疾病,只会加重痛苦和焦虑,减轻害怕和担心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学习有关帕金森病的知识,与患有帕金森病并有相似经历的人交谈,调整自己,微笑面对,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知帕、懂帕,才能不害帕。
王志刚主任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2017年距离帕金森病首次被描述成文已过去了200年,但当前针对帕金森病进行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对症治疗的手段。近年来,脑起搏器治疗是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突破,它是应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把电极植入预定的脑内目标区域,通过导线连接到神经刺激器,该神经刺激器一般是植入胸部皮肤下,其大小和心脏起搏器相似,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至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症状的目的。目前国际上也有团队正在进行帕金森病早期DBS治疗的研究,初步结果是值得肯定的,早期进行DBS治疗亦安全有效,可卓有成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外,脑起搏器还适用于癫痫、扭转痉挛、顽固性疼痛等疾患。
正如经过了漫长的寒冬到如今的春暖花开,从患病到重获新生,病魔肆虐多少磨难,漫漫求医路几多坎坷,为帮助更多帕友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观念,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本次活动中特请来了数位通过积极与帕金森病斗争的帕友,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治疗经验,帮助帕友们树立了战胜帕金森病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据估计青岛市目前约有近2万名帕金森病患者。2012年7月,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将DBS治疗技术做为青岛市第一个特材救助项目正式实施,目前只要是青岛地区的患有帕金森病的医保病人(包括青岛各个区县的城镇医保及新农合病人),均可享受青岛市大病救助政策,使本来需要花费十几万二十几万的DBS手术,现在只需要几万块钱,省去了患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
我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由脑科中心、青岛市社保局和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方共同建立,其中我院为青岛市帕金森病特材救助项目定点医院,负责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工作。诊疗中心由焉传祝副院长领衔,神经内科刘艺鸣主任医师、赵翠萍副主任医师负责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术前评估;王志刚主任医师领衔的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包括姜彬、黄德章、张红英主治医师、和政医师负责DBS手术的实施及术后程控。秉承“诊断一次,服务一生”的帕金森病慢病管理理念,脑科中心帕金森病诊疗团队对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制定最优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方案。
门诊预约电话:0532--96599
神经内科咨询电话:0532-66850762
神经外科咨询电话:0532-66850752
王志刚主任医师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赵翠萍副主任医师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每周三上午
门诊地点:二楼脑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