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完成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术30余例

2017-11-10 00:00神经外科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脑出血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在安静状态下起病。患者一般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发病后症状在数分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和痫性发作等,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

脑出血早期信号

脑出血示意图

    一旦发生脑出血,有开颅血肿清除术、CT定位下颅骨钻孔引流术和神经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置入血肿碎洗术等治疗方法。

    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传统手术方法。但开颅本身对机体造成的巨大袭扰显而易见,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大。

    CT定位下颅骨钻孔引流术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常出现引流管置入过深、偏出、过浅等位置不理想等问题,造成引流效果不佳、血肿残留及病程延长等一系列问题。

    神经外科开展的实时、精准神经导航辅助下软通道置入血肿碎洗术,可以在避开功能区、血管和神经的前提下精确的将引流管按术前计划置入血肿腔,将血肿充分碎吸,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将导航(navigation)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凭借图像处理和手术器械实时精准追踪定位技术,辅助外科医生优化手术入路、精确操作范围,这样的手术称为神经导航手术(navigated neurosurgery)。微创与手术精确制导是当今神经外科发展的必由之路,神经导航系统是提高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高科技医疗设备。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1:中年男性 “高血压”病史2年余,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能10小时”入院;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意识状态差;颅脑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神经外科团队在术前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引导下精准定位,应用轨迹导航——可视状态下沿着血肿长轴穿刺,手术进行顺利,复查CT示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病人言语及肌力明显改善。


术前导航计划


实时精准导航穿刺


术前、术后、出院时头颅CT对比

    病例2:中年男性,“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佳,因“突发头痛9小时”入院。颅脑CT示右侧颞枕叶脑出血;入院后快速制定导航计划及手术穿刺路径,实时导航引导下穿刺,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术后未遗留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术前导航计划


术前、术后、出院时头颅CT对比

    病例3:患者老年男性,77岁生日当天突发小脑出血,出血量约20ml,小脑出血10ml以上已具备手术指征,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变差,家属拒绝开颅手术治疗,要求微创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小脑血肿穿刺引流术,穿刺后即刻复查头颅CT见血肿清除彻底,患者意识完全清除,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术前导航计划


实时手术情况


术前术后对比头颅CT对比,术后血肿完全清除

    神经导航系统是影像导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治疗颅内病变的最新进展,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内血肿引流碎洗术中,使用神经导航增强家属对手术的信心和对术者的信任感,易于被家属理解并接受。常规的颅骨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但置入位置无法保证,神经导航系统则可以在术前制定手术计划,设计最佳穿刺点,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精确定位,实时导航,穿刺针直接到达靶点中心,减少脑组织损伤。穿刺时并可以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像上观察穿刺针的位置, 使引流管处于最佳的理想位置。同时神经导航系统因其定位准确、实时导航、动态示踪,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脑内血肿碎洗手术中,可以增强手术医师的信心,也使手术更加便利,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盲目穿刺所致的颅脑创伤。

    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组在脑科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王志刚教授带领下,近期成功开展神经导航引导下脑内血肿碎洗术30余例,治疗效果良好。

    神经外科目前设置床位61张,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密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包括: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外科高端手术显微镜、以及多模态的术中及术后监测系统等。有为术后及重症病人的监测提供保障的现代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对每一位就诊患者实行更有效的个体化诊疗。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