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八)
2016-07-07 00:00市卫计委
15.公立医院如何加强自身的精细化管理?
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细化、数据化,减少管理和运行成本,提高公立医院的执行力和效率。一要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二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三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通过开展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畅通绿色通道,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感受。四要优化执业环境。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降低职业风险,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医疗纠纷调解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6.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理顺?
总体上看,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比价不合理,诊疗、护理、手术等价格偏低,严重背离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导致医疗机构通过检查检验、药品耗材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等弥补医疗服务亏损。医疗服务行为逐步扭曲。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综合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是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试点城市要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抓住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承认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成本现状的基础上,经科学测算,在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二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等方式定价。三是理顺比价关系。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进行调整,合理引导服务行为和患者流向,并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四要加强政策联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政策要相互衔接,使各项政策相向而行,发挥改革的叠加效应,切实防止增加患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看病就医负担。五是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防范价格异动。加大对价格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