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举办国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高峰论坛及患者教育座谈会

2016-04-07 00:00血液科

    2016421日至22日,我院血液科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国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高峰论坛及患者教育座谈会。

    本次高峰论坛于4月21日下午举行,会议邀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倪合宇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A.J.Gerard Jansen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彭军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患者教育座谈会也于42210:00-12:00举行,并邀请国际著名ITP专家侯明教授及彭军教授与会,侯明教授主讲《2016ITP新共识解读》,会后进行患者讨论及答疑。

    患者教育座谈会需提前报名预约,限100名。联系人:李辉,电话13001685583。


附专家简介:

    侯明,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血液科主任,山东大学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山东省血液免疫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血液内科岗位)、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副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常务编委、卫生部五年制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编委、教育部五年制规划教材《内科学》一至三版编委、卫生部研究生教材《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版、第二版编委,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第一版、修订版起草人、BLOOD、Haematologica、Br J Haematol、Eur J Haematol等特邀审稿、止血与血栓学杂志、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医药等编委、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教材《血液学分册》编委。

    研究方向:血液病学

    主要学术成就:

长期致力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涉及ITP的体液与细胞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与治疗,其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ITP自身免疫发病和疗效机制的理论内容,提出(1)ITP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学说;(2)细胞和/或体液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凋亡异常是ITP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的重要原因,诠释了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但血小板动力学不加速的临床现象。国内率先开展并积极推广ITP特异性诊断和机制判定试验,积极倡导ITP的规范化诊治。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名,发表论著130余篇,其中62篇全文发表于Blood、J Thrombos Haemostas、Thrombos Haemostas 、Haematologica、Br J Haematol、Eur J Haematol、Thrombos Res等国际血液学权威刊物(SCI源刊)。多篇论文被国际血液学权威专著《WILLIAMS HEMATOLOGY》第8版、《WINTROBE’S CLINICAL HEMATOLOGY》第10版、第11版连续引用。1篇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担任Blood、Haematologica、Br J Haematol、Eur J Haematol等国际血液学杂志特邀审稿。执笔卫生部和教育部五年制《内科学》和卫生部研究生教材《血液系统疾病》血栓与止血章节、执笔中华医学会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教材血液学分册ITP章节。受邀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年会,国际血液学会亚太分会、亚太血栓与止血大会、日本血液学年会、美国血液病年会及欧洲血液学年会上分别作大会报告或分会场主持。在近年的全国血液学大会、全国实验血液学大会及全国血栓与止血大会上多次应邀做ITP研究进展专题报告。


    彭军,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编委。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