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十二)
2016-07-13 00:00市卫计委
22、如何推进试点城市地区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以病人为中心,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合理就医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立足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切入点,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将优秀人才、适宜技术、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完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一要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挂号,上级医院对经基层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任务。二要完善双向转诊程序。试点城市要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重点打通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鼓励上级医院出具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公立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和指导与之建立分工协作关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要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加强和发展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病管理、临终关怀等连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基层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建立急慢分治制度。由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对下转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四要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省、市级医院与市、县级医院合作,为医师多点执业创造更多有利和便捷条件,实现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双提升。五要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试点城市要尽快结合分级诊疗工作推进情况,明确促进分级诊疗的医保支付政策。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例或按规定不予支付。适当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对按规定转诊的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
23、如何发挥医疗卫生信息化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构建完善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动态更新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完善技术标准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业务协同,促进医疗卫生、医保和药品管理等系统对接、信息共享。二要运用医疗信息系统加强综合监管、科学决策和精细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标准应用和数据安全管理。通过信息共享,为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上信息系统核实患者提供的医师处方提供便利。依靠大数据支撑,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质量监管。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强化远程会诊、教育等服务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对医疗经费、药品耗材、物资保障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三要改善群众就医感受。通过全面实施 “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方便居民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共享检查检验结果、诊间付费以及医保费用的即时结算,节约患者看病时间。同时,患者可以直观的查询消费清单、各种医疗项目的价格和打印检验检查结果,方便患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