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九)
2016-07-08 00:00市卫计委
17.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如何实现?
“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是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方向。合理界定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实现政府职责履行不缺位,事业单位运行有活力,使公立医院围绕政府办医目标切实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利益提供保障条件。二是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办医体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出资人责任,强化外部治理。合理界定并履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并采取有效形式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三是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各级行政部门不干预医院的具体管理事务,将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真正下放给医院,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四是加强绩效考核,引导公立医院落实政府的办医目标。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具体化,引导医院的发展方向和行为,推进医院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现代化,在实现政府举办公立医院宗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
18.城市公立医院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对于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高服务能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激发医务人员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公立医院存在编制明显不足,缺乏用人自主权,身份管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合理流动,编制内外人员收入、待遇差别较大等问题,要进一步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一要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并建立起动态调整机制。二要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三要统筹编制内外人员相关待遇。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要统筹考虑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要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的、高层次的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结果公开,减少行政部门的直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