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至,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5-07-21 14:49中医科

盛夏已至,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三伏天即将来临。《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理论精髓的体现,也是我们运用传统外治法三伏贴,调理体质、预防和治疗某些虚寒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的黄金窗口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中医科秉承传统中医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推出“冬病夏治三伏贴”诊疗服务。中医科专家遵循辨证配方,因人、因病、因证施贴,为您提供专业、安全、有效的“冬病夏治”服务。

一、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天灸”,是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选用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研末调糊,敷贴于人体特定穴位上。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渗透吸收,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阳气、驱逐体内伏留的寒湿邪气,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治冬季易发、多发疾病(即“冬病”)的目的。

二、中医科三伏贴特色

1.平喘固本方(针对肺系疾病,如):

如反复感冒、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等遇冷易发或加重的患者。

儿童体虚易感、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2.温中助阳方:(属寒湿痹阻、阳虚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关节炎(老寒腿)、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型)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痛。

慢性虚寒性胃痛、腹痛、腹泻(如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属脾胃虚寒型)。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易疲劳、免疫力低下者。

女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属寒湿或气虚血瘀型)等。

3.小儿健脾助长方:

小儿厌食、腹泻、积食等脾胃气虚患儿。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体虚者。

4.其他各类疾病患者依辨证调方

三、哪些人群不适宜或需谨慎使用三伏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者;

疾病急性发作期(如发烧、咳喘剧烈、关节红肿热痛明显);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过敏者(如胶布过敏);

瘢痕体质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

阴虚火旺体质者(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

四、中医科三伏贴优势

✓名医辨证,精准选穴: 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坐诊,根据您的具体体质、疾病特点,精准辨证,个性化选取穴位组合,确保疗效。

✓辨证配方,严格炮制: 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配方,严格炮制保证药粉质量,药力纯正温和。

✓内外结合,综合调理:除三伏贴外,中医科依据中医体质辨识(如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等)精心提供代茶饮、泡脚方等综合调理方案,内外同调,标本兼治。

 

2025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贴:2025年7月20日 - 7月29日

中伏贴:2025年7月30日 - 8月8日

末伏贴:2025年8月9日 - 8月18日


       温馨提示: 

1.三伏贴需连续贴敷3年效果更佳。

2.每伏期间任选1-3天贴敷即可,通常间隔3-4天。

3.贴敷当日请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暴露贴敷部位。

4.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避免直吹空调冷风或洗冷水澡。

5.部分患者贴敷后局部可能出现温热、红晕、刺痒、色素沉着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局部水泡,属正常药物反应,请遵医嘱处理,切勿抓挠。如有严重不适请及时回院诊疗。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