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札】追求良好的学习状态有错吗?

2020-03-31 15:44

  最近接诊了一个女孩,呈现出青春期学生自我发展遇挫后常见的表现,值得家长们和孩子们了解并且注意。

  这是一个初三女生,很安静乖巧,与人交谈时稍显谨慎,眉目间有些愁容,父母站在她身旁,都是很关切的样子,跟我交流孩子的情况时,虽然有些着急,但是说话时都会在意孩子对自己说的话的反应,一看就是一个亲子关系不错的家庭。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女儿,最近半年总是在要学习时感到心慌、胸闷、喘不上气,自己也知道应该学习,但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安不下心,孩子担心自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学业会受到影响,满脑子胡思乱想。结果,学习成绩慢慢下降,由级部十多名下降到接近百名,全家都很着急。

  我详细了解了一下她上初中以来的学习情况。

  刚升上初中时,她学习中等偏上。两年多的时间,她吃苦耐劳、踏踏实实 学习,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以成绩稳步上升,一直到级部的前五十名。初二下学期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很好,不在意名次,不知疲倦,注意力很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很快成绩就达到级部十余名。

  但是,之后不知从哪天开始,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心思浮动,很难平心静气,她开始怀念并想找回初二下学期的状态,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随后,再学习时就开始出现大脑和身体打架的情况。一方面,脑子里的自己告诉她应该学习,甚至强迫自己应该学这个、应该学那个;另一方面,她一坐下要开始学习,就会感到心慌、胸闷、喘不上气,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候,坐在桌子前很长时间,却都什么都没干成,还感到莫名的心烦意乱。

  结合这个女孩的情况,我想有几个方面需要家长和孩子了解:

  首先,这个个案前期的学习经历,真实生动的印证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直体现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大概公平”。这样的过程,让这个个案初步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自己期待的,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实现,从而逐渐形成踏实实干的性格。但是,现实中,我也接触过很多孩子,依仗的或者是自己的聪明和机灵,或者是临时抱佛脚时的幸运。这些做法日积月累,容易导致个体形成不切实际、好幻想的性格。

  其次,当达到一定学业高度时,女孩觉得自己并不紧张,也想学习,但是,一要开始学习时,身体上难受的感觉就阻碍了学习,这让她很苦恼。那她到底怎么了呢?

  其实我们可以用爬山的例子来模拟一下她的经历和感受:一开始身边同一个进度的人比较多,也没特别感觉;随着身边同行的人越来越少,同行的大多都是登山高手,竞争的氛围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凸显,压力加大,在这个氛围中的个体需要处于一定的紧张度。到了这个阶段,“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也会受到一定的挑战,学业水平会有上下起伏,回报较小或付出落空是这个阶段的最大挑战。个体对学习环境压力变化和学习结果有变数的认识和逐渐接受,能够增强个体的竞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压力越来越大,当精神紧张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会被过度激活,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这些身体不适其实就是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代名词。

  最后,青春期性激素的释放发生明显变化,个体身体上也出现明显变化,心理上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所以,这个阶段性激素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调节情绪、情感、认知的脑区——边缘系统,这个区域的大脑神经元上,分布了大量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的循环而波动,对脑区内环境的平衡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莫名的情绪波动,有时很开心、有时又莫名烦躁、忧伤。相应的认知功能也会出现波动,有时觉得状态好,有时又觉得状态不好,她学习上曾有过的良好状态和目前的不良状态都与之有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没问题,但苦苦追寻学习状态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其实,女孩的学业成就,主要不是依靠短期的良好学习状态,而是得益于持续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

  这个女孩有很多优质习惯和品质,遇到的困难是她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遇到的瓶颈。跟她的沟通中包含有以下的含义:

  重新看待自己的竞争环境和自己的竞争欲望;

  能够尝试接受结果朝着有变数的方向发展;

  青春期少女要允许自己有不良情绪,并接受、学习识别和调整情绪。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