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 | 血栓患者年轻化!35岁小伙儿突发肺栓塞住进重症监护室……

2020-09-27 11:01供稿部门:重症医学科 作者:蔡甜甜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年轻患者——35岁的周先生。周先生在工作时突然出现腰部及腹部疼痛,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后转至我院。到院就诊时,周先生目光有神,谈笑自若,只是偶有憋气,但医护人员却高度紧张、如临大敌,是什么疾病让看似了无大碍的周先生后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呢?

   周先生入院后,急诊医师快速为他筛查了胸腹部加强CT,谜底随之揭晓:周先生左肺下叶肺动脉栓塞,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下腔静脉的大血栓脱落,随时都会有猝死的可能;而肾静脉的血栓一旦进展,左肾也可能保不住。

   患者病情凶险而复杂,值得庆幸的是,可以通过开展抗凝治疗,放置下腔静脉血管滤网的方式阻止病情的进展。手术要从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网,而非常规的股静脉通路置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院内紧急组织多学科会诊后,血管介入专家敢于挑战,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完美地置入了下腔静脉滤网,阻断了随时可能脱落的致命血栓,同时置入导管至左肾静脉进行溶栓。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血栓逐渐减少,症状也慢慢缓解。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导致周先生有生命危险的因素——血栓。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


   血栓是在动脉或静脉中形成的血凝块。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且发病前极为隐蔽。一旦形成血栓,可阻碍或堵塞正常的血液流动,甚至可能脱落,随血液转移至人体某个器官中,堵塞器官的血流供应,后果非常严重。血栓栓塞包括动脉血栓栓塞(如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低热,晕厥,休克,胸痛,咯血等,严重者可快速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如何治疗和预防?

   血栓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抗凝药物包括口服华法林,以及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静脉滴注肝素;溶栓常用链激酶、尿激酶及rt-PA静脉输液。具体措施取决于血栓的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远离血栓的危害要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血栓:

   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控制体重,切勿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健康: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摄入。摄入的高密度脂蛋白不仅不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还具有溶解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使得血液变得更加通畅,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高密度脂蛋白的食物,比如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黄瓜、苹果、菠菜、葡萄等来预防血栓。

   避免久坐:乘飞机、车船时要多饮水,建议每隔1小时,活动10分钟,可反复做双侧足跟部上提的动作,以使腿部肌肉收缩。

   加强运动:长期住院卧床者,可以督促其定时翻身,卧床期间可以在床上活动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主动进行肌肉训练。

   科学服用药物: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年,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40岁以上则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