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防与治
2018-08-31 16:53血液科 王晓琳
缺铁性贫血是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那么,你了解缺铁性贫血吗?它是怎么导致的?什么人容易得?能治好吗?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这个概念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是“铁不足”。我们知道,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红细胞则由血红蛋白组成。铁元素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少,红细胞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贫血。
贫血的诊断: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
贫血按程度划分为三类:血红蛋白90-120g/L为轻度;60-90g/L为中度,小于60g/L为重度。
为什么会出现缺铁
主要有三个原因:
1、铁需要量增加或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哺乳妇女是此类病因的主要人群。婴幼儿、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妊娠哺乳期妇女一人承担两人的营养供应,如果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则容易引起贫血。偏食、素食者或一些一味追求“以瘦为美”的爱美女性,营养失衡,铁摄入不足,也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这类病因比较少见,多见于胃大部切除者,慢性胃炎需长期口服抑酸剂者,或一些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这类病因隐匿,但不罕见,极易被忽视。铁丢失过多,其实就是慢性失血的过程,最常见的良性表现即妇女月经期过多。月经多的妇女应做常规妇科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易引起月经多的原因。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往往伴随着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时间久了,就可能发生贫血。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如果出现缺铁性贫血,一定要警惕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应尽早做胃肠镜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首先是原发病的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往往有原发病的一些表现。
其次是贫血的一般症状,这类表现不特异,可能被忽略。如精神不济,嗜睡,容易疲乏、头痛,心慌等。运动耐力下降,比如以前可以一口气爬几层楼或跑几百米,而现在感觉“力不从心”了,都要怀疑贫血的可能。
再次,就是贫血比较特征性的表现——组织粘膜缺铁。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牙龈、口腔粘膜、睑结膜、指甲,正常应该是淡粉红色而且有光泽。如果苍白无光泽,则高度提示贫血。长期贫血的患者指甲凹陷,称为匙状甲,手指末端增厚、膨大,称为杵状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贫血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累及神经系统,青少年可以出现发育迟缓,体力、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等;累及消化系统,则有食欲减退,胃肠道粘膜萎缩;累及心血管系统,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所以对于缺铁性贫血,我们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多系统损害的发生。
如何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
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治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病因治疗、补铁治疗、输血治疗。
首先,病因治疗是关键!对于青少年、婴幼儿、妊娠哺乳妇女来说,缺铁主要为营养摄入不足,如果贫血程度较轻,那么改变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往往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铁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动物血、动物内脏,铁吸收率为10%-20%,其中尤以瘦肉(猪牛羊肉)最佳。奶类、蛋类、谷类、蔬菜、坚果等,也含有部分铁,但含量及吸收率远不如肉类,所以补铁最好的食物就是瘦肉。
对于因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铁吸收不良引发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来说,一是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二是补铁治疗。铁剂有口服和静脉铁剂两种,如果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差,可以选择静脉补铁的方法。口服铁剂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忌茶,宜配合维生素C服用,饭后服用。前两者可提高铁吸收率,后者可减轻铁剂的胃肠道刺激。对于因营养缺乏而引起的贫血患者,也适合补铁治疗,可以较快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对于因月经过多而引起贫血的妇女,建议及早到妇科就诊,查明和去除病因,否则即使补铁充分,一段时间后,贫血可再次出现。对于怀疑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肠镜检查,确诊后需针对肿瘤进行治疗。以上患者,在缺铁性贫血达重度(血红蛋白<60g/L)时,均建议输注成分血,以期最短时间内纠正贫血,减少贫血对各个系统的损伤。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其实也就是纠正与祛除病因的过程。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教育青少年,纠正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次妊娠、哺乳期妇女多进食含铁丰富食物;胃大部切除术者、慢性失血、慢性腹泻者,及时补充铁剂。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重视中老年人群查体,对恶性肿瘤提早干预等。
如果我们或身边的朋友存在缺铁性贫血,不要慌张,尽早就医,查明原因,治愈率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