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易发生传染病 专家提醒做好5点预防措施

2016-09-07 15:55山东省卫计委官网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期间和之后,环境卫生恶劣导致蚊蝇鼠类孳生,加之安置点人群密集,最易引发各种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严把“病从口入”关,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张静在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时指出,洪涝灾害期间和之后最常发生的传染病有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如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还可以发生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还有皮肤疾病,如手、足、股癣和皮疹、湿疹。在居民安置点,由于人群密集,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专家提醒,为有效预防暴雨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居民健康事件的发生及流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消灭“四害”和清理环境。对灾区群众来说,应做好个人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劳逸结合,平衡膳食,作息规律,提高肌体抵抗力。身体出现不适,如腹泻、呕吐、发热、皮肤黄疸、手足皮疹、口腔疱疹和溃疡时,要及时就诊。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程义斌还特别提醒受灾地区的广大灾民和救灾战士,应对接下来的高温天气,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防止中暑。同时,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出现痱子、皮疹、湿疹、脚癣、股癣等皮肤病,并做好防晒。

  专家总结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病媒生物控制。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5.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