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免疫检测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2015-08-04 14:17
神经免疫疾病是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神经科疾病,不仅是神经内科的疑难病,也是可治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疾病,同时还是临床症状上与相关科室有交叉需要仔细鉴别的一组疾病。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科、风湿科和肿瘤科。神经免疫检测在诊断、精细分型指导治疗、疗效评价和预防评估中均有意义,为临床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本文就期临床意义做出介绍。
1. 自身免疫性脑炎系列,包括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AMPA1型、AMPA2型)抗体、抗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GKC(CASPR2、LGI1)抗体以及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抗体;临床表现为智能快速下降、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和相伴的全身自主神经症状,适用于神经内科、儿科和肿瘤科(边缘叶脑炎的鉴别);具有诊断意义,且滴度动态改变和转阴有助于疗效判断;需送检血清和/或脑脊液。
2.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系列,包括血脑屏障通透性分析、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寡克隆区带、IgG合成率、IgG指数、抗髓鞘相关糖蛋白(MOG)抗体、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临床累及脑、视神经和脊髓,适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内大病变和脊髓病变的鉴别)、骨科(脊髓内病变的鉴别)以及眼科(视神经炎的诊断和转归);具有诊断意义,抗AQP4抗体、IgG合成率和IgG指数具有疗效判断价值,抗MOG抗体和抗MBP抗体有预后评估价值;需要血清和脑脊液同时送检。
3.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系列,包括抗Hu、Yo、Ri、CV2、PNMA2(Ma2-Ta)和Amphiphysin的抗体;临床累及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适用于神经内科和肿瘤科(神经系统症状的诊断);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有诊断价值,且有助于指导进一步肿瘤筛查的方向;需送检血清。
4. 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系列,包括抗神经节苷脂GM1、GM2、GM3、GD1a、GD1b、GQ1b、GT1b的抗体;适用于神经内科对Guillain-Barre综合征及其病谱疾病(眼外肌麻痹、咽喉麻痹、共济失调性神经病、脑干脑炎)及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眼科对急性眼外肌麻痹(GQ1b)的鉴别以及耳鼻喉科对急性咽喉麻痹(GT1b)的鉴别;需送检血清和/或脑脊液。
5.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系列,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抗连接素(titin)抗体和抗里阿诺碱受体(RyR)抗体;适用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的诊断、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鉴别诊断、重症肌无力分型治疗以及胸腺瘤的筛查,对胸外科确诊胸腺瘤的患者也有随访和发现潜在重症肌无力的价值;需送检血清。
6. 肌炎系列,包括抗Mi-2、Ku、PM-Scl100、PM-Scl75、Jo-1、SRP、PL-7、PL-12、EJ、OJ和Ro-52的抗体;适用于神经内科、风湿科、皮肤科对肌炎的诊断以及风湿科和肿瘤科对结缔组织疾病和肿瘤患者中肌肉受累情况的筛查,也有分型指导治疗的价值;需送检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