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科普小知识
2014-05-12 08:36小儿外科
小儿的腹股沟疝均为斜疝,是由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造成的。但是不是说所有的鞘状突未闭都可能发生斜疝,只有当腹压增高导致腹腔器官进入未闭的鞘状突时才会形成疝。
腹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如剧烈哭闹、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此外,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近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负压增加时,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因此,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由于腹股沟管的生长变长,2岁以后疝的发生率就会有所下降。
病理:
小儿腹股沟疝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整个鞘状突管未闭,疝囊可下降至阴囊内,成为睾丸疝;另一种是鞘状突管近睾丸一侧闭锁,而精索部分未闭,疝囊止于精索而不下降至阴囊内,成为精索疝。
疝囊内最常见的器官是小肠,当盲肠或乙状结肠下坠成为疝囊一部分时成为滑动疝,在男孩中滑动疝少见,但是在女孩中子宫及附件成为疝囊壁一部分较多见,故女孩滑动疝多见,滑动疝嵌顿发生率也较高,卵巢容易坏死。
如何诊断:
腹股沟或阴囊部有可复性包块,就诊时检查到典型的块物,腹股沟斜疝即可明确诊断。暂无肿物的婴儿可使其哭闹或对腹部加压,儿童可令其咳嗽、活动后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
治疗:
由于在出生后鞘状突可继续闭塞,因此较多数人认为1岁以内的患儿可保守观察,疝有自愈的可能。但有临床统计发现有疝的小儿却很少有自愈可能,因为腹腔器官的反复长期刺激,鞘状突无法自闭。因此目前医学界分持有两种观点:1.一旦发现疝则早起择期手术;2.发现疝的小儿可保守观察至1岁,如无自愈则手术治疗,保守时应密切观察,避免腹腔脏器嵌顿。
如发生疝的嵌顿,患儿多表现为哭闹、阴囊触痛、呕吐、血便等。一旦发生疝的嵌顿,应立即于有专业资质的医院就诊,病程在12小时以内的嵌顿疝,可先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则待2-3天局部消肿后手术,如复位失败则应急症手术。手法复位虽然可使疝消失,但是也有严重后果,以下为复位的禁忌:1.疝嵌顿超过12小时;2.已试行手法复位且失败;3.女孩嵌顿疝多为卵巢或输卵管,不易复位;4.新生儿等无法估计嵌顿时间的;5.全身情况较差,如已有血便等情况。
目前普通小儿疝的手术治疗主要是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较简单,复发率低。但是对于滑动疝,手术时应将脏器还纳入腹腔后剪开疝囊后壁,在内环口处缝扎或修补。对于嵌顿疝应急症手术,手术应选择有资质医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