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求精 | 23岁姑娘“怀”10cm巨瘤,我院微创手术“拆弹”成功,美丽不留痕
2025-08-26 08:03泌尿外科
一位23岁的年轻女性,体重仅43公斤,平时进食量不大,一直以为只是自己“胃口小”,直至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域存在一个10×8×7厘米的巨大肿物,胃和脾脏均已受到明显挤压。
医学上,肾上腺肿物若直径超过6厘米,恶性的可能性约为25%。肿瘤体积越大,恶变风险越高,预后也相对较差。所幸影像学检查显示该肿物呈囊实性,且无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提示良性可能性较大。
不过,诊疗团队仍面临严峻挑战:该肿瘤内部囊液充盈,如同一枚“水炸弹”。若在手术过程中不慎破裂,且万一为恶性,将可能导致肿瘤种植和转移。患者年轻、未婚,若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虽操作相对稳妥,却会在腹部留下长达20~30厘米的手术瘢痕。
图1 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域巨大肿物
图2 MRI左侧肾上腺区域巨大肿物,左肾受压下移
如何在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她未来的影响?
经过深入讨论,我院泌尿外科团队最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泌尿外科副主任张冰主持多学科评估,并邀请放射科主任姜庆军协助研判肿瘤性质,结合CT与MRI影像,考虑腹膜后占位为脉管源性肿瘤可能性较——该类肿瘤大多属良性,这一判断为团队增添了信心。
鉴于患者较为年轻,团队决定优先尝试经后腹腔镜微创切除方案。该路径对胃肠道干扰最小、创伤更小,但操作空间有限,且需尽可能避免挤压肿瘤,对术者技术要求极高。同时,团队也准备了经腹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作为备用方案。
因患者具有特殊的家族史,因此也为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此情况,麻醉团队在术前为患者置入了动脉及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全力保障手术安全。
手术由杨庆亚副主任医师主刀,在张冰副主任与刘毅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术中发现腹膜后肾上腺区域存在一巨大肿物,包膜完整,滋养血管较为稀疏但粗大,肿物上极与腹膜、下极与肾脏及已被压薄的肾上腺组织存在粘连。手术团队精细操作,逐步分离粘连组织,在毫米间穿行,最终成功离断底部血管,仅通过后腹腔入路便完整切除肿瘤。
为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和瘢痕,团队巧妙连接两处Trocar切口作为取标本通道,使总切口长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并采用美容缝合技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只需定期复查,患者心头的重负终于卸下。术后第三天,患者便恢复正常饮食及活动;术后一个月门诊复查时,患者表示自觉恢复良好,并计划外出游玩。
该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是我院日常处理复杂病例的一个代表,体现了术前影像精准评估、术中麻醉与护理团队密切配合、术后病房快速康复团队协作的综合实力,也体现了我院泌尿外科始终秉持的“微创、安全、个体化诊疗、多学科合作”的诊疗理念。
图3 术后切口恢复情况
医学小贴士
1、警惕“沉默杀手”
腹膜后及肾上腺区位置深,早期肿瘤常无症状!本例患者体型瘦小,无明显临床症状,若非体检难以发现。
规律体检(如腹部超声)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体积越大(尤其>6cm),恶性风险越高,需高度警惕。
创伤小、恢复快、疤痕隐蔽,尤其适合年轻及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复杂手术中周全的应急准备是安全的基石,常能化险为夷。
最终明确肿瘤性质、指导后续治疗仍需依靠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