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肱骨近端骨折 共商临床治疗策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创伤骨科与急诊外科联合举办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策略沙龙
2025-09-03 13:12关节外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其治疗难度、复杂性以及患者的功能需求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并提升治疗效果,2025年8月2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创伤骨科与急诊外科于医院博施楼9楼第一会议室共同举办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策略沙龙”。本次沙龙由关节外科高升焘副主任医师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关节外科特聘专家万连平、科主任张鹏、副主任刘泽淼、林均馨副主任医师,创伤骨科鲍飞龙副主任医师、江涛副主任医师、亢世杰副主任医师。会议特别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刘涛进行授课,并邀请海慈医院运动医学科张金锋副主任医师参会。此次沙龙聚焦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与技术进展,旨在为专家同仁构建一个多学科协作与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深入研讨,推动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诊疗策略优化,共同探索更高效、更适宜且更具成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不断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会议现场
沙龙伊始,张鹏作开场致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指出,在当前临床实践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仍存在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张鹏强调,本次沙龙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深入讨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循证依据和治疗思路。
关节外科主任张鹏致开场辞
在学术演讲环节,刘涛围绕“肱骨近端骨折的关键决策:内固定还是置换?”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他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从患者选择、手术指征及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比较,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
刘涛授课题目《肱骨近端骨折的关键决策:内固定还是置换?》
鲍飞龙聚焦于内固定治疗的技术细节,系统介绍了当前内固定材料的设计进展与手术技巧的创新。通过典型病例展示,他详细阐释了如何依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案。
鲍飞龙授课题目《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高升焘围绕“从半肩到反肩”的演进脉络,系统梳理了肩关节置换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历程与发展趋势,并特别强调了反肩关节置换术在复杂骨折病例中的独特优势及适应症范围。
高升焘授课题目《肱骨近端骨折-从半肩到反肩》
亢世杰以“肱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治疗”为题进行分享,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与临床数据对比,展示了髓内钉固定技术在特定类型骨折中所具备的优势,增进了参会者对该治疗方式独特价值的认识。
亢世杰授课题目《肱骨近端骨折的髓内钉治疗》
创伤骨科孙洋洋医师通过一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脱位的复杂病例,介绍了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后,高升焘分享了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次接受关节置换的特殊病例,促使与会专家对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思考。这些真实病例的分享为理论探讨提供了扎实的临床实证。
关节外科崔德栋医师从基础研究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肩关节的解剖和运动学”特征,为理解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重建的重要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借助三维模型与动态演示,生动演示了肩关节复杂而精细的运动机制。
崔德栋授课题目《肩关节的解剖和运动学》
最后,关节外科特聘专家万连平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他高度肯定了各位讲者的精彩分享和参会同仁的积极参与,指出本次沙龙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了老年肱骨近端治疗的多个方面,开展了富有价值的交流,为后续临床治疗工作的优化与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他也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此类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骨科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策略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骨科同仁提供了高水平、专业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以“专业合作”为纽带,实现了多学科观点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各科室围绕患者个体化需求,共享专业经验、互补技术优势,有效推动了“最适宜、最高效、最优效果”诊疗方案的探索,对规范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诊疗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未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将持续以“专业能力提升与多学科协作”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骨科学术品牌——既鼓励各专业科室深耕本领域、积累更精湛的技术与知识,又持续增强跨学科合作效能,在凝聚专家共识、培养青年人才的同时,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诊疗实力与专业声誉,最终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