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日记】拥有“拔剑拼搏”的勇气,已经是英雄
2023-04-15 19:21供稿科室:妇科 图文作者:邹宏力
高高隆起的腹部,苍白的脸色、虚弱的神情……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妇科主任张培海教授再一次见到安女士(化名)的情景。张培海教授还记得她,温和地请她坐下,柔声开始问诊,“最近怎么样?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作为患者治疗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很心疼她的遭遇,很佩服她的勇气,也很感动于她与张培海教授之间的医患情谊。也许正是这份坚定的信任和无私的爱心,让充满波折的治疗柳暗花明,一直拥有希望。
今年39岁的安女士,经过与丈夫多年的拼搏,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但谁也没想到,2年前她原有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打乱。
2021年初,安女士因罹患“子宫肌瘤”到医院进行手术,结果术中病理发现,她所患的并非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良性子宫肌瘤,而是一种子宫体的恶性肿瘤——子宫平滑肌肉瘤。这种子宫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低,而且临床没有特异的表现,术前很难明确诊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手术中,甚至是手术后,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多次检查,才能确诊。张培海教授多年从事妇科肿瘤方面的临床研究,十分了解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特点:恶性程度高、化疗不敏感、复发率也特别高,患者往往会多次复发,需要反复手术,治疗效果往往很难预测……
给安女士和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发展情况及治疗方案,安女士和家属表示完全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然而,尽管给予了最规范的治疗,安女士还是没有逃脱肿瘤复发的厄运。术后1年,肿瘤复发了,张培海教授给患者进行了第2次手术,并进行了腹腔热灌注治疗,术后更换了化疗方案,同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靶向治疗……
又一年过去了,2022年底,安女士的肿瘤第二次复发了……尽管是意料之中,但还是让大家感到痛心和无奈。张培海教授为患者进行了第3次手术,手术过程异常艰难:腹腔内多个肿瘤,最大的直径约15cm,因多次手术,再加上肿瘤侵蚀的原因,肠管、膀胱、输尿管和肿瘤紧紧粘连包裹在一起,而肿瘤周围的血管又异常丰富。尽管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张培海教授心里清楚,对患者来说,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手术了……
其实安女士在第3次手术之前,已经咨询过国内多家知名肿瘤医院,建议她手术后去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对于肿瘤患者,多次复发后的治疗,已经没有成熟规范的治疗方案,参加临床试验也是可行的选择之一。第3次手术之后,患者恢复良好,他们决定出院后去参加临床试验……
出院仅仅一个多月,患者在丈夫的搀扶下,又来到张培海教授的诊室,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看到她的那一刻,张培海教授就明白了,肿瘤第三次复发了。这时候患者,肚子如足月妊娠大小,腹胀,胸闷、心慌、憋气,疼得直不起腰,既不能长时间站立及也无法保持坐位,只有左侧卧位时疼痛可略缓解。安女士和丈夫此前联系的多家肿瘤医院,在得知肿瘤复发后均拒绝接收。无奈之下,患者再次找到张培海教授,希望他能再次给予手术,缓解患者目前的痛苦。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张培海教授知道,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病例,即便知道机会渺茫,但面对患者期盼、无助的眼神儿,张培海教授还是毅然将她收入院……
手术还是药物保守治疗?张培海教授查遍了最新的资料和指南,也与此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完善检查后,张培海教授带领科室医生团队进行了多次进行了讨论。
张培海教授陷入了两难。一方面,选择化疗是理智而稳妥的,但是患者和家属明白,根据目前患者的情况,选择化疗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选择手术治疗,背水一战,病人可能还会有一线生机。但是,手术风险是不可估量的。经历过3次手术,肿瘤与肠管和血管之间的粘连的情况如何?术中会不会损伤?术中会出多少血,数千还是上万毫升?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否挺过手术,最后会不会让家属“人财两空”……
再看一眼患者,不到40岁的年龄,下有10岁幼女,上有年迈父母,还有携手多年、恩爱有加的爱人,她求生的欲望是那样强烈,用炙热的眼神望着医生,希望能够再次手术治疗,愿意承担术后的任何结果……所有医护人员都被她深深打动了……
接连几天的查房,患者的腹部越来越膨隆,疼痛越来越严重,但她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配合着张培海教授、配合着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同的是,她的眼神由开始的企盼、请求,慢慢开始转变……张培海教授和医护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甚至有些许愧疚和自责……
接下来几天,张培海教授再次详细评估病情,查阅文献,科室讨论,最后决定,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患者一道再搏一把。但他和团队的医护人员都非常明白:这是一场恶战,只要开始,就只有前进……
手术远比预估的困难得多。在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团队的大力协作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最终还是将患者从鬼门关硬生生给抢了回来。术中切下来的肿瘤装了满满两个大盆。
术后,安女士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术后4天,安女士转回妇科病房,相关指标逐渐好转,疼痛症状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她的脸上,露出了就诊以来的第一次笑容,那样明媚,那样灿烂!
再一次查房,当看到患者和家属脸上绽放的笑容时,张培海教授也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与亲切。我知道,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救治的这一战,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名外科医生来说,这个艰难的选择,张培海教授做对了!患者最想拥有的,不过是一束清晨的光,和永远不绝的希望。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外科医生,我非常能够体会当时张培海教授内心的煎熬,也始终被深深震撼着。我想说的是,当亲身目睹了这样一次外科医生的选择,我觉得医者仁心变得有血有肉鲜活了起来。
也许,一名外科医生,在面对病魔时,始终保有敢于拔剑的勇气、镇定和智慧,也不啻为一种英雄行为!